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0 (1700-1725).djvu/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潢瀘河 ,又名「索盧河」 ,距縣西南五十里。枯涸無水,東北通阜城劉麟河。

龍潭 在縣城西三十里。相傳元末有龍起此地,水深黑不可測,今已湮塞,斷厓猶深數丈。沙溪 又名「東河」 ,起自武城縣界,秋雨後即有魚蝦,春至則涸。距縣西二十里,以地多沙磧,故名。

孟家溝 又名「柳行港口」 ,在縣東二里許。昔年漳河曾決於此。因防再決,植柳固隄,河流瀠洄,柳色映帶,遂成《八景》之一。

長隄 宋元豐間所築,防潢瀘河,自田村下接景州界。

岸隄 自武城甲馬營循衛河而下,連四女祠,高數丈,防衛水泛漲。

四義井 在城內雙豐樓南。左有黑琉璃井,右有碧琉璃井,井泉甘冽,深不可測。明宣德初,戴公恕又於漳河邊東西相距百武,復穿二井,泉亦甘美,人因目為「四義井。」

滄州

中條山 在州城北三里衛河之滸。唐諫議大夫陽城隱居中條山柳谷之北,即此。

大台山

「老烏山 」 ,二山俱出《金史》

東海 :一名《滄海》,一名「渤海。」

衛河 即今運河,一名「漕河」 ,以水分衛輝之流,故名。共有七淺:朱家墳、華嚴口、紅孩口、回回灣、寇家灣、王家園、磚河,俱有淺夫。

浮河 在舊城南十里,東北入海。漢於此置縣,以在浮水之陽,故名浮陽。

屯氏河 一名「毛河」 ,在州西南五十七里,唐開元中開。其河來自南皮,經鹽山入海。今塞。陽通河 ,在廢清池縣東南十五里,唐開元中開,今塞。

九女河 在城東七十里。劉氏九女修行後終,合葬一塚,有九女塚。按《長蘆志》云:「九」 乃女之行派,非真有九女也。近是。

「徒駭河 」 ,九河之一,在廢清池縣西南二十里。「鬲津河 」 ,九河之一,在城南一百二十里,今俗呼「老黃河。」

減水河 在州南十里。明弘治初,以備衛河,水溢則瀉之。後以河不能容而害田,旋塞之。今淤。大連淀 ,在舊城東南。

大浪白 在州治東

仵清池 在舊州東南十五里。按《老志》云:魏延初,大連淀水溢注,破仵清村為池。又故老謂仵龍注雨淋漓,八日夜,陷清池縣,因建仵龍堂,砌八角琉璃井。昔有白魚浮沉作龍狀,每大旱禱雨輒應。

狼兒口 ,在州南四十里。有大隄五十餘里,長以防水患。金大定以來,軍民爭訟不決,公議截隄中斷,立碑以杜爭端。

「惠寧河 」 出《金史》。

南皮縣

大台山 在縣城北,隱隱隆隆,起伏斷續,為一方勝概。《形家》云:「此太行分脈,自西南來。」

小台山 :在縣城東北。亦自大台分脈。

五龍岡 ,在縣城南五十里。相傳為神女產龍處。有臥兒臺、拖裙嶺、過街樓下有龍灣。

黑龍岡 在縣城東南四十里。曾見黑龍,故名。白馬嶺 ,在縣城北五里。相傳為禹釣別業。金隄 在漕河東岸。漢文帝時,河決酸棗,東匯金隄,即此。

「東南長隄 ,原障黃河水」 者。高峻曲長,隨地異名。

古黃河 ,在縣東南五十里。外岸高丈餘,中闊里許,境內迴環三十餘里。

毛河 在縣城東南,即覆鬴永濟河 。在半壁店北。

王莽河 ,即馬頰,今可疏濬以洩東南之水。「銀鉤河 」 ,即鉤盤,可疏濬以洩城西之水漕運。衛河 ,金元名「御河」 ,即縣西界,在境迴環五十餘里。

國家財賦取給於東南,俱由此運。然自德州而下,

漸近於海,水流甚急,易涸易溢。邑無水利而多水患。沿河設淺鋪五、淺夫四十名。

丘淀 在縣東北四十里,俗呼為「蔡家窪。」 凡河口水出,皆聚此東洩。

「九河故道 ,渠岸尚存,徒駭在西北,《太史》在古皮城南,馬頰在城南,覆鬴在東南,胡蘇在西城下,《簡潔》在城西,《鉤盤》在西北,鬲津在東南」 ,其一則河之經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