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0 (1700-1725).djvu/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鹽山縣

篋山 ,在縣城東南二十餘里。土高丈餘,無峰巒。

小山 一名馬騮山,在縣東偏北七十里,屬海豐縣。因近山之地有屬本縣者,《舊志》載入,今仍之。

東海 ,在縣城東北一百二十里,灘土產鹽。古黃河 在孟家店南,距縣四十里,經慶雲北入縣境崔家口,由西達於海,久淤無水,傳繫鬲津。

浮河 在縣城東北百餘里。自東光縣南永濟渠分流,經滄州界,入縣境達海,久淤。隋於此置浮水縣。

黑龍灣 ,在縣城南十八里。夏秋積水成川,有十臺,高丈許。上有龍王廟。歲旱禱雨多應。八景之一。有《龍潭月色》,即此。

「劉公渠 在縣城南,有燕子口窪,水盈汜濫,邑土受淹。又境西南距安陵河口不遠,此口一開,為害更甚。明萬曆年間,宜川劉侯於邑南十里相地勢申請上臺,派闔縣人夫挑掘成渠,導水歸海,民受其利。今日久壅塞,雨水驟集,泛溢如昔,禾稼多被渰沒,挑濬勢不可緩,但工程浩大,須俟時和年豐申請舉行。」 至於近渠奸民阻決自便稽查宜嚴。

慶雲縣

老烏山 《金史》云:在無棣縣,色似老烏。元商珽《天宮寺碑》云:「左枕老烏山之岡」 ,即此。其山起縣治東南,由學宮跨文運井,左緣城趾而出,蜿蜒二里許,高數仞,結局於鬲津北岸。西扼河流,北倚城巖,古樹蔥鬱,時有鶯啼柳浪間。

長城嶺 在縣城南四十里,勢如岡陵,舊志稱伯禹所築。見《治河通考》。

臥龍岡 在縣城東二里。岡阜秀絕,林巒蔚起,高二丈,蜿蜒數里餘。沿鬲津河盤曲而上,砥柱中流。為《八景》之一。

徐家堰 在簡河中,土人築之以障水患。明月沽 《一統志》云:「在縣城東匯水之區。」 鬲津河 ,在縣城南。《一統志》云:「由齊河經禹城、平原、德州、樂陵,至慶雲城下,東北至崔家口,過海豐、馬谷、騮山之間,依大沽河口入海。」

簡河 在縣正南三十里。《河間志》云:「在滄州臨津縣。」 註:「在樂陵。東由樂陵入慶雲,經棗園橋達海。」 《海豐志》稱為覆鬴河。《樂志》稱「徒駭。」 未詳孰是。馬頰河 ,在縣城東南。《漢志、輿地記》呼為篤馬河。自樂陵西十五里,經慶雲分水鎮,至城東西隅入鬲河。

鉤盤河 在縣城西南四十里。自德平西北樂陵,東南經慶雲縣南,由海豐縣南霑化北至九山入海。

胡蘇河 在城西南十二里。《漢志》云:「以其水散若鬍鬚。」 《禹貢》:許商註:「胡蘇河在東光、無棣之境。」 《一統志》云:「在慶雲,經分水鎮東北十二里,會鬲河入海。」 明工部郎中楊旦奏開東光、慶雲、胡蘇河通海,以洩衛河漲水。疏下中止。

無棣溝 在古城北十五里。《鹽山志》曰:「古黃河。」 舊志曰:「無棣河。」 《輿地記》:與鬲津河合流,自南皮由鹽山孟家店至慶雲黑牛王店北,東至崔家口,與鬲津河會,經海豐境達於海。唐刺史薛大鼎浚治之,以通魚鹽之利。有德於兩境之民,故鹽、慶皆載之《名宦》。明嘉靖間,工部郎中邑人張問之欲循薛氏故道通海,以便漕運。疏上,下該部議問之。旋除湖廣參議,中止。或曰:「無棣溝在海豐城北十五里。今按其地,尚在簡河南,豈能與鬲津河合流?」

東海 在古屬無棣,今析海豐。

碣石 又名「馬峪山。」 古屬無棣,今析海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