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0 (1700-1725).djvu/3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立樓櫓,鐵裹四門,池闊三丈,深二丈。萬曆二年知縣龔勉,四十一年知縣惲玆,四十五年毛焯,崇禎八年知縣陳燝,俱重修。十一年知縣余尚春改建磚城。大學士范景文譔。記詳《春志》。東光縣城池 「土城,周迴六里,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闊三丈。明崇禎十三年,增修磚城,四門,四隅各建重樓,雉堞一千,腰鋪八座。」

故城「縣城池 土城,周迴五里。明成化二年,郡守賈忠、知縣唐高築,高二丈五尺,池闊三丈,深一丈。明萬曆戊子,知縣李承露重修。崇禎十三年,知縣苟永興稍易以磚。」

皇清康熙六年,知縣吳友聞加修。

滄州城池 :自舊滄州遷今治。明「天順五年,知州賈忠築磚城,周迴八里,廣二丈五尺,闊二丈二尺,置樓堞其上,池闊四丈五尺,深一丈五尺。嘉靖四十年知州賈希周、萬曆二十四年知州盧廷選,崇禎年間知州吳襄,俱重修。」

「南皮縣城池 ,周迴三里,高二丈一尺,池闊二丈,深一丈。明嘉靖二十五年,知縣李筳重修。萬曆四十二年,霖雨傾圮,知縣徐殷繕築城垣二千三百丈,磚甃東門,建東南城樓二座,逾年工訖。崇禎九年,知縣簡仁瑞增修甕城,創立磚垛。」 鹽山縣城池 「舊城原在大留里。明洪武九年,知縣吳文靖移於本縣香魚館,即今」 治。成化「二年,知縣武震始築土城,周迴八里,高二丈五尺,池闊三丈,深一丈。弘治六年,知縣喻嶽、張暘相繼重修。萬曆三十九年,大水城圮,知縣劉子誠復葺。」

皇清康熙九年,知縣朱鸞鷟重修。

慶雲縣城池 土「城,明成化二年,知縣張彪築,周迴七里,高二丈五尺,池闊三丈,深一丈。正德二年,典史商玫重修。四年,知縣孫輔復拓而新之,又增陴浚隍,城上設警鋪若干楹。萬曆三十一年,知縣馬任仁修磚女牆。」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縣李居一補葺樓堞,修濬城濠。

天津衛城池 ,「明永樂二年,工部尚書黃福、平江伯陳瑄築城浚池,城垣九里,高三丈五尺,都指揮陳逵用磚包砌。弘治辛亥年,副使劉福甓完。萬曆十四年寖壞,本道副使王來賢重修。」

皇清順治十年,總兵甘應祥、副使梁應元重修。康熙

十三年,總兵趙良棟濬闊城濠。

河間府關梁考      畿輔通志

本府。河間縣附郭。

瀛東橋在縣東

瀛西橋在縣西。明李錦創建。

獻縣

五節橋在縣,即單家木橋。明正德六年,五女遭寇,死此橋下,故改名「五節。」 崇禎間,知縣李粹白改建石橋。

大慈橋在縣東五十里。明隆慶五年,知縣陳大賓建。

阜城縣

劉麟橋在縣北八里

皇清康熙元年重修。

肅寧縣

中堡橋在縣東三十里

龍泉橋在縣東三十里

任丘縣

東莊橋在縣東三十里

劉公橋在縣趙北口

皇清,知縣劉日光建。

交河縣

東濟橋在縣東南

淮鎮橋在縣東南

青縣

登瀛橋在縣南七十里

吳召橋在縣西南三十五里。

范橋渡在縣

景州

向化橋在州北

廣川橋在州北郭惠民渠上。濬渠則免水患。《東光縣》。

系虹橋在縣西三里

滄州

騎鯨橋在金大定中建

駕虹橋在舊城東關。明萬曆中,知州盧廷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