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7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山致祭

天壇山 縣東南五里,一名「南堯山。」 由橫嶺蜿蜒而趨,乃堯山西南之結聚處。突兀撐空,上有石壇三級。壇東有龍井。又有真武廟、玉皇閣及太乙閣,為邑勝境。

司空山 縣東南二十里。原名風穴,因上建司空廟,故云。其山腹內空虛,人經過行步有聲。傳聞其巔有穴孔出風,樵牧者納其衣於穴中,少頃即出。唐時有數虎在此為害,一異僧降而伏之。今山東北隅地有虎兒殿,見《玉兔寺記》。鳴山 縣東南二十五里,南連銀洞,北接司空。每天欲雨,此山颯然先鳴。

龍角山 縣南三十五里。東西二峰並峙,高出雲表,舊名羊角山。唐武德間以神人見于此,更今名。下有穴名珍珠洞,深不可測。東峰巔有泉曰華池,上建嘉潤侯左伯桃廟。西峰巔建孚祐將軍羊角哀廟。每四月八日,有司詣山致祀。銀洞山 縣東南四十里。西北連龍角,相傳舊有礦,土人因以「銀洞山」 呼之。其水南流達翼城界。名「金河。」

月山 縣西南二十里,南接臥龍,西距漫天嶺。按《通志》:「每新月之出與落月之入,恆經此處,因名。」 上有武則天廟。

壺口山 縣西南四十五里。一名「蜀山」 ,西接臥龍,東連龍角。潏水出其下,綿亙數十里。

黑山 縣北四十里。一名牛首,又名烏嶺。《水經注》曰:「黑水出黑山西,逕陽城南,又西與巢山水會。」 《山海經註》:「牛首之山,勞水出焉,西流注于潏水。」

北天壇山 縣東北二十里。一名北堯廟,亦中條之別支也。山端有廟,柏樹叢羅,氣象深秀。佛嶺山 縣東北三十里,即中條之右臂,去山僅數里,高敞清幽,上有祠並寺觀,為地勝境。西左嶺 縣西十五里,一名黃花嶺,以其地產芫花故也。南距月山,西達郡城,橫亙十餘里,為本邑右臂。

秦王嶺 縣北四十五里。唐太宗為秦王時,自太原而南,破宋老生于霍邑,從霍山東分兵詭道潛行至此,曾率游騎轉戰于柏壁村,後人因立廟嶺上以祀之。又趙城、靈石、聞喜皆有秦王嶺。

南河 縣南一里許,源出中條,自東南環城西北流。邑境無水利,獨此河灌溉園圃,至馬臺會丞相河,西入于汾。舊有「蓮花池」 ,在河旁南坂坡下,今廢。

楊村河 縣北二十五里。發源中條,由唐葛柏壁村西流,經楊村與黑水合流,入高梁達于汾。金水河 縣西南三十五里,源出浮山下,本邑趙家嶺之西溪也,土人有時于流沙中見金屑,故名。北流至河裡莊,由下寨橋入汾。

潏水河 縣南二十里。源出壺口山,自西南來,會龍角、司空二山水,至交頭河折而西流,經汙水殿,合濟瀆澗,遶大義寺而北,趨龍神溝,歷下寨橋入汾。唐時引此水及高梁水入百金泊溉田。

諸葛河 縣北六里。源出中條,經柏村,合南王澗水,西流為丞相河,至馬臺界與南河交會入汾。丞相河者,謂係霍光之別墅也。

澇水河 縣北四十里。源出烏嶺下,一名「黑水。」 見《臨汾》。

龍池 有二:一在縣西二十里浮谷鄉之龍王廟,一在東南十五里之濟瀆祠。禱皆有應。華池 ,龍角山東峰之巔。武德間,初建慶唐觀,苦無水,池水乃自流至觀前,工畢流止,遇旱禱雨輒應。

龍井 天壇山南澗中有三,一東南,一正南,一西南,深不可測,天旱禱雨屢應。在西南者,即今之「龍泊」 是也。

永惠泉 縣東四里,天壇山西麓,土厚地高,居民乏水,鑿石引泉,蓄于石窩,取之不竭,民甚便焉,故名。

懸泉 縣東北二十里,北天壇之西巖。懸崖涓滴,鏗然有聲,宛若戛玉鳴佩,匯流成澗,甘涼透骨,號曰「清溪。」 西北流合于黑水。

趙城縣

霍山 一名太岳,在霍州東南二十里,南接趙城,北跨靈石,東抵沁源,古為冀州之鎮,今為中鎮。其東有峰上圓,名觀堆峰,山極高峻,形勢巍然,迥出雲霄,上有五色花雙頭蛇。入山五里許,有中鎮廟,靈應甚速,凡遇災異,遣官奉祀,仍命有司例祭。《水經注》曰:「岳廟甚靈,鳥雀不棲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