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7 (1700-1725).djvu/8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白馬渡 縣南十里。元尚書范國英因擊「逆黨」 設,今廢。

新渡口 縣北十里,廟前鎮西。

惠民橋 縣南百峪口。明正德十一年,知縣馬安建,今廢。

通濟橋 縣南十里番底村。知縣馬安建,今廢。猗氏縣。

永濟橋 縣西門外

廣惠橋 縣東門外。二橋俱明萬曆間,知縣黃道見磚修。

利民橋 縣西南十五里崔家灣,今廢。

杜村橋 縣南十里

涑水橋 縣東南八里,西北行鹽要路。明萬曆三十一年,巡道詹思虞建。

香落橋 縣西南十五里。

皇清順治九年,邑人陳適月重修。

原頭橋 :邑令陶自悅倡建。

萬泉縣

永利橋 縣西門外。唐時建。明嘉靖初,圮于水,知縣王大節重建,修撰呂涇野、副使秦昂記。後復頹。隆慶中,知縣李廷陳移建舊橋北,易之以石,行者便之。天啟初,知縣范文源擬迎門改建,未果。知縣劉鼎卿、劉大猷相繼完工,名曰「三賢橋。」 舉人王化淳記。

永安橋 縣西二里許。元泰定初,縣尹楊思聰建。明嘉靖初水圮,知縣王大節重修。

永濟橋 皇甫村。明嘉靖間,土人吳鶴齡建。《河津縣》。

龍門關 縣北二十里。北魏、唐並置關,後廢。明初置巡檢司。有渡。

修福渡 縣南八里

黃村渡 縣東南二十八里。

黃河渡 縣西十里黃河東岸。

夾間渡 縣西南五十里。夾間營故屯。

新莊渡 縣西南五十里,曹家莊西。

陶家營渡 縣西南三十里,平陽衛屯。

雙營渡 縣西南三十五里,平陽衛屯,俱黃河湖。潮渡 縣西南十里。

葫蘆灘浮橋 縣西南十里。知縣馬光遠捐工創建。以上諸渡,西通夏陽,即韓信「以木罌」 渡河處。明初大兵由葫蘆灘入關中,亦此渡。倉底渡浮橋 縣南八里。知縣崔鳴鷟重修。俱汾河。

解州

長樂鎮 東門外十里路村。明洪武八年置巡檢司。

通利橋 州西二里大水澗上。古有石版小橋。明弘治十六年,州人侯俊、閻清等改造大石橋。今被沙壓。

西門橋 州西門外,今廢。

南門橋 州南門外

皇清康熙初建。

鳳尾橋 州西十五里賈村後鳳尾堰,今廢。郇瑕橋 州北十五里,近郇瑕故城,故名。俗呼「羅乂橋。」

祥鸞橋 郇瑕故城東,即今橋頭。

金井橋 州西北十六里,俗名「侯村橋。」

麻村橋 州東北二十里。以上五橋,俱跨姚暹渠。

涑水橋 州西北三十里三婁村西北與臨晉坑頭鎮相接,常為水淤沒。明正德十六年,鄉民復修石橋。

安邑縣

聖惠鎮 縣西南二十里,明洪武間置巡檢司。通惠橋 縣東門外,明隆慶間知縣劉希孟建。弘濟橋 縣北門外,知縣劉希孟建。

北路村橋 運城北門外。明嘉靖間,鹽院曹邦輔建。

西石橋 運城西五里姚家莊。

大石橋 縣東十三里,苦池灘南。

小石橋 縣北三十里王范村。

夏縣

姚暹橋 縣南關外

涑水橋 縣西四十里曹張鎮東一里許。明知縣陳世寶重建。

皇清康熙四十七年,知縣蔣起龍重建。

水頭橋 去涑水橋西一里許。明正德間建。巫咸橋 縣南門外。明成化八年,縣丞朱圮建。隆慶間知縣陳世寶重修。萬曆十四年被水衝毀,十九年知縣高奎重建。今圮。

大南橋 南關覽勝樓下,係巫谷口,水漲易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