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2 (1700-1725).djvu/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李呈明始築甎城。萬曆三十六年,知縣趙浩重修。

皇清順治九年,圮於水。至十八年,知縣屠粹忠稍修。

葺之

延津縣城

元大德間徙縣治,始建。明洪武元年修築,周七里三十步,高二丈,廣一丈二尺,池深五尺,闊一丈二尺,門有四郭,周之城內,大街四:曰「仁政」 ,曰「集賢」 ,曰「通遠」 ,曰「多士。」 四關廂有集市。成化甲午,知縣吳釗增築。弘治戊午,知縣梁文盛增修。正德四年,知縣韓貫修築城鑿池,後毀於寇。嘉靖中,又沒於河。萬曆二十六年,始修甎城。巡撫曾如春、巡按崔邦亮率知縣劉元會修。

皇清康熙十五年,知縣呂天會「重修南門城樓二十。」

八年,知縣郝以立增修東城。

蘭陽縣城

金始建,後圮於河。元至正十七年,遷縣治于韓陵。明洪武元年,徙縣治於馬邨,即今城。知縣胡忠徙築,城周五里,高二丈七尺,廣一丈五尺,池深一丈二尺,闊二丈五尺,門有四郭,周其外。城內大街六,惟東西街最盛。成化十一年,知縣王政重修城池,建門樓。弘治十一年,知縣徐楚新創小南門,開北二小門,增築。正德六年,知縣陳桂大加修濬,塞北二小門,築城濬池。崇禎八年,知縣張弘道始築甎城。十五年毀於寇。

皇清康熙九年,知縣袁捷修城。

儀封縣城

宋建隆三年建,即故東明縣城,在今治東北二十五里,後為河所圮。明洪武二十一年,始徙築土城。知縣于敬祖築,周五里,高二丈二尺,闊一丈四尺。池深一丈五尺,闊三丈,門六,外環以郭。

《舊志作洪武元年此據邑志》
訂正宣德成化弘

治中,知縣閻威、胡澄、張鳳騫、張法屢加修築。正德六年、十三年,知縣李溱、韓邦彥增修。嘉靖三十四年,知縣田西成始修甎城,築護城堤。崇禎八年,知縣王九鼎復修。

皇清康熙二年,知縣陳觀泰「修濬城池。」

新鄭縣城

《春秋》「鄭武公始建。」 歷代修廢失考。明宣德元年,修築城池,知縣朱珮修。城周五里,高一丈五尺,廣半之,池深七尺,闊倍之,門有四,外置郭。成化四年,知縣鄭賢重修。弘治九年,新闢小北門,知縣戴錫、後。嘉靖中,知縣卲鶴年仍併北門為一。隆慶四年,始改築甎城,知縣匡鐸易土以磚,拓東北十餘雉,周六里,高二丈,廣一丈五尺,門各建樓,築月城於外,並置角樓敵臺。崇禎十六年,知縣田世甲增葺。

皇清順治六年、十二年、十五年,相繼重修。知縣楊奇

烈。張光岳、馮嗣京先後增築之。

陳州城

春秋時建,即古宛丘。漢建淮陽郡城,在今州城西南。歷代遷徙失考。明洪武元年,築城濬池,增甕城及護城堤。陳州衛指揮重繕甃磚,周七里有奇,高三丈,廣半之,池深一丈五尺,闊二丈有奇,增築甕城敵臺,并四角樓。外環護城堤門四:東曰明化,南曰孝義,西曰平信,北曰永安。內大街十八道。城外分為五關,廂置集市。其西南五十里眾河總會處為「周家口。」 舟楫輻輳,商賈雲集。景泰間,指揮陳紀增修。嘉靖丁酉,知州郝璋、指揮王三錫濬池。隆慶丁卯,知州崔南陽、指揮賈國禎葺城。

皇清順治三年,修城池。明末城毀於寇,順治初,知州

趙煒修之。康熙十四年,知州李雲景修,壞城。二十七年,知州潘士瑞修,王清彥繼之。

商水縣城

西漢始建,歷代修築未詳。明洪武四年,修城濬池,縣丞孫元仁築,周五里有奇,高二丈,廣一丈;池深一丈,廣二丈。建城樓、戍鋪,門四,郭翼其外,四關各有集市。成化三年,知縣羅惟重修。正德七年增築。六年,城毀於寇,知縣劉漢築之。萬曆二十一年,知縣劉遷加築。三十五年,始築東門甎城,知縣祖鼎甃東門迤北二十餘丈。崇禎九年成甎城,知縣王化行修,明末毀於寇。

皇清順治三年、十年,知縣原英煌、吳道觀增修。康熙

二十七年,知縣卲瑗復築。二十九年,知縣康起梅築城。三十年,署縣事開封通判劉君向築北城。

西華縣城

城相傳曾為箕子所居,號「箕城。」 前代修建未詳,元末城圮,明成化八年成城,修四門,知縣盧睿修,周五里有奇,高二丈五尺,廣一丈五尺,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