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5 (1700-1725).djvu/1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四令祠於寺側,司馬文正公為作《記》。寺中古石刻最 多,今存者,校書郎張庚所撰《省華善政錄》暨《真宗皇 帝送堯叟謝病歸詩》,而堯叟和章并刻碑陰,續建短 碣,俱漫漶不可讀矣。余徘徊薄暮,誦堯叟「水昏煙暝 自成圖」之句,嗟嘆久之。

《百家巖記》
前人

太行矗矗數千里,雄跨河北諸郡。而山之所至,隨地 得名,其實皆太行也。修武之北五十里,有曰「百家巖」 者,以巖首稍平,可容百家也。嘉靖乙巳春三月,余下 天壇旋軫,取道修武,往觀百家巖之勝。乃由馬坊村 並山北走,度岡嶺數重,失道,入灌莽中,遇樵翁指示 小徑,草樹蒙密,攀緣以上,石路欹仄,愈進愈峻。至其 處,則見飛峰疊巘,懸崖峭壑,連亙起伏,若迎若送,若 拱若揖,若拒若鬥,堆蒼積翠,煙飛冥濛,不可勝窮。太 行穠秀,此當為冠。而叢林崇明寺實據其勝,土人謂 之「百家巖寺。」創於高齊,唐稠禪師益拓大之,臺殿寮 宇咸壯麗。乃若泠然自山而下,濺濺有聲,穿佛殿之 礎流入僧廚者,玉女泉也。一泓湛然,影沈沈紺寒在 佛殿之後者,明月池也。朱欄碧牖,當池之陽,四面敞 豁,可憑可眺者,環翠亭也。驀佛殿之西,有石如砥,可 坐而飲,面對瀑布泉,如千丈珠簾,噴冰灑雪,涼氣颯 颯,侵人肌骨者,劉伶醒酒臺也。臺下有池,方廣踰數 而上,足罷力倦,遇稍平處,輒坐憩石上。僧持茗來,迓 啜茗畢,乃手拊僧背,努力盡。石磴入寺,竹樹陰合,弗 見天日。佛殿凡五層,而水陸殿獨在絕頂,壁畫諸天 像,頗工緻。稍折而西,有二泉,皆平地湧出,左曰金沙, 右曰銀沙,各取沙之肖像名之。二泉交匯於池,潨然 奔流,下灌園中蔬。泉上有二紫荊樹,土人呼曰「百日 紅。」泉之後,石梯數十級,褰裳以陟,至石臺。臺上有地 藏王殿。又西磴石崖,有窟窅然,曰「青龍洞。」洞內有水, 色正黑,悽神寒骨。寺之東圃中有宋大中祥符二年 所建《五百羅漢碑》,今無一存者。余聞是寺在弘治、正 德間最盛,僧徒至百餘人,人士來遊者,供帳甚款。比 歲困於賦役,乃毀室廬,鬻鐘磬以給逋負,坐是廢禪 輟唄,遠望皂衣者至,咸走匿深谷中。余偶來遊,傷其 事,聊記之寺壁,倘司牧者見而有慨於中庶或濟之, 亦仁政也。

《甯邑記》
前人

乙巳暮春,至甯邑。甯邑者,昔賢棲遲之區也。出邑之 北門二十里,至真清觀,閱丘長春所書《劉海蟾入道 歌》石刻。觀前有古潭,瑩澈如鏡,相傳海蟾子洗丹處 也。又十里,抵山陽城,一曰濁鹿城,漢獻帝之墓在焉, 曰「禪陵。」魏曹丕逼帝受禪,奉帝為山陽公,居此。陵之 東五十步有漢獻帝廟,傾圮厓側。正德初,蜀冷宗元 為邑令,復其守陵者二戶。余至其處,見孤塚如阜,封 鬣荒涼,荊蔓蒙絡,不勝異代《黍離》之感。晉七賢竹林 亦在茲地,向子期所謂「山陽舊居」者也。余徘徊四顧, 絕無一竹。尋訪遺蹟,得一寺,實七賢堂舊址,蓋後人 建堂於竹林,以祀七賢者。草莽中臥一斷碣,隱隱有 字可考。元末始改建山陽寺,又曰竹林寺云。七子當 魏景元中政歸司馬氏時事日非,懼禍及,以茲地近 許洛,泉谷幽僻,乃相率為竹林之遊,以自放焉。初七 子之縱酒也,實欲閉關沈晦,冀免刑戮,顧亦有弗能 免者。君子處世之大方,其別有道乎?乃若蘇門之孫 公,則得之矣。余遊山陽,迤𨓦至六真山,訪六真修煉 之跡。山南有洞,曰六「真洞」,深邃窈冥,不可入,聞其中 有數丹竈。洞前舊有六真觀,今廢。而新河之水,自六 真山合王母泉,南流入吳澤陂。「六真」者,丘處機、劉處 元、譚處端、王處一、郝大通、馬鈺也。

《崇城東門記》
王玉鉉

侯治武之四年,政平訟理,徭役適均,邑民恬熙無事。 會城之東門卑甚,且將圮。己酉秋,邑諸士之才者赴 鄉試且行,侯曰:「東門於學宮,蓋艮方也。其巽方旺氣 之所乘也。因學宮路而高之,為門樓者且二丈餘。至 艮方,風之所入而氣之所聚也。如今者卑卑不揚,其 何以振多士?夫諸生且赴汴。汴,宋都也,宋不為艮嶽 乎哉?」宋之理學文章,於三代而下,出漢、唐所未有,寧 獨聚奎之兆?其為艮嶽之所呵護者實多。夫東門也, 亦學宮之艮嶽也。捐俸而高其門之樓若干丈,不越 月而竣事,巍然大觀焉。於是邑之選貢,蕭君等述侯 意而請記於予。予曰:「侯之意獨艮嶽也乎哉?而又獨 學宮也乎哉?其所見者大也。郡邑六」而陟實收郡之 下流云。陟之祖脈自王屋,王屋之東為五龍口,口之 北為沁水出山處。沁之東三十里,微轉而南,旋而復 北而東,其北為唐丞相裴休故居。東之三十里折而 南,其北為故太行,其南為今郡城。南之迤而東七十 里,微轉而北,而復東,其南為故懷城。《書》所稱「覃懷底 績」,即其地也。東二十里至水欒店,折而南十五里,而 入於河。其折之內即武陟城,城之東門去其南處僅 百武。而遙口之南為濟水,至壓橋,合湨、沇二水為一, 而南漸而東,至古陽河之東四十里沇河村為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