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6 (1700-1725).djvu/1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新安縣

漢函谷關 在縣東關外。秦關在靈寶縣。後漢楊樸有大功,恥為關外客,上書乞移關於此。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縣俞遜重修,左為「雞鳴臺」,右為

「望氣臺」 今遺址尚存。

穀川 在縣東北二十里。源自羊馬川,東流入澗。唐韓愈《送石洪處士序》云:「先生居嵩、邙、瀍穀之間。」 即此。歷代改縣為穀州,亦以此得名。今洛陽縣界有穀川鎮。

馬穀城 在縣東

斗城 在縣北一里慕容山後。俗傳「金斗城」 故址尚存。

古圈城 在縣東四十里孝水鋪後,周圍五里。元至正三年,義軍劉奉屯軍於此,內有《少城》故址尚存。

穀州 ,在縣東北二十里。

河清廢縣 ,在縣北一百里黃河南岸,遺址即長泉村。

九坂 ,《穆天子傳》:天子西昇九阿。郭璞註:今新安十里有九坂王樵洞 內有洞,深邃莫測,俗傳樵子王喬伐木山間,有二人弈,觀之,一局未終,奕者曰:「汝胡不歸?」 喬顧腰間斧柯已爛,歸訪故鄉,則坊郭變遷,人移物換,遂修煉於此洞而登仙。

楚坑 ,《史記》「項羽坑秦降卒於新安南」 ,即此。按:《括地志》:「新安故城,在澠池縣東二十里。」

甘羅故里 在縣北二十里,今名甘鄉鄉,即東白牆村。

鄭氏池臺 在縣,唐駙馬鄭潛曜建。杜甫常游此,與東亭俱有詩。黃鶴曰:「在河南府新安縣。」 鄭氏東亭 ,在縣界,唐鄭駙馬建,未詳其處。召亭 ,在古垣縣,郡故曰邵,郡因以名。今新安縣,見《梁書三省註》。

潛亭 在縣南。潛水出潛亭北。見《漢書》。

壺立亭 在古垣縣之東,今新安縣。見《水經註》。衛氏紫薇軒 在縣西北十五里省莊村,今廢。元河南行省左丞衛權省卜居於此,手植紫薇一叢,甚茂。後避兵河東,化為灰燼。又三十年,明洪武初,其孫希古自河東來歸,紫薇復生,因構軒一楹,以承先志。後希古子嶧登科,人以為紫薇之應。

夢月岩 在縣北四十里。明兵部尚書呂維祺生於斯。維祺本城內仁孝巷居,母孟氏歸寧,夢月光燭天,寤而生維祺,里人以其為夢月岩。舊村名「橫山」 ,今改慈孝莊。

紫霞園 在縣東關南,引金水為池。

斗園 :在城北。明兵部尚書呂維祺建,今廢。亭臺古樹尚存。

綠雨灣 :在城西十里。明兵部尚書呂維祺建。植柳千株,遠望青碧,因以為名。

澠池縣

陽壺城 在縣北百二十里。北臨河。《春秋》:襄公元年,晉圍宋彭城,晉人以五大夫在彭城者歸,置諸瓠丘。杜預云:「瓠丘,晉地。」 垣曲東南有瓠丘,即陽壺城,今為村。

蠡吾城 在治西。三國時魏置。今驛名「蠡城」 ,本此。

趙邑縣 ,《史釋》云:「澠池,一曰趙邑,又秦地也。」 新安縣 ,在治東十五里,世傳為新安故縣,今改為搭泥鎮。

利津縣 ,在治北百二十里。金時置,城池、文廟仍存。今改為「南村」 ,置巡檢司焉。

桂芳宮 唐儀鳳二年,築桂宮於治西五里。調露二年,改曰避暑。永淳元年,改為桂芳宮。今廢。見《唐紀》。

紫桂宮 在治西三里。唐時置,今廢,改為「黃花村。」

奮翼堂 在治內,今廢。

君子亭 在治東四十里義昌驛內。周圍置竹,壘石為山,鮮妍清雅,行人駐節,多題詠焉。寇燬,《清風亭 》在治內,今廢。

會盟臺 在治西百步許。秦昭王、趙惠王會盟於此,臺址巋然。明萬曆二十四年,知縣王之都建亭一楹於其上,題詠甚多。

望軍臺 在治北三十里。高千餘丈,峭壁嶙峋,石大如畝,四望可瞭百里外。邑人避兵,故名。正學書院 在治內。寇燬,址存。理學張抱初先生講學處。

小龍門 在治北七十里,兩岸石壁峭立,一水中流,有怪石墮水中,如垂手攀物狀。石巖佛龕,列若龍門,又謂之「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