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6 (1700-1725).djvu/1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長春園 》在治內,今廢。

廉頗營 在治南城外。會盟時,廉頗屯兵於此,基址仍存。

漫浪砦 在治北四十里。元末居人避兵於此。黑山砦 在治北五十里。岡阜圍繞,自為城郭。山下激泉,可飲萬人,昔人避兵於此。

回谿 在治北四十里。漢光武降璽書勞馮異曰:「始雖垂翅回谿。」 即此。

楚坑 在治東二十里。楚項籍坑秦卒二十萬於新安,即此。

石壕 在治西四十里。唐杜子美有《石壕吏詩》。崤底 ,在治北十里。《一統志》云:「秦關之東,漢關之西,中有崤底。」 漢馮異破赤眉於崤底,即此。嵩縣。

三聘臺 在縣空桑澗之西南,直北為伊尹祠。中隔溪流一山,平兀如几,世傳成湯使者聘伊尹之處。今呼「三聘臺。」

《餓爺山 》,山高數里,世傳袁小兒父餓翁之處,故名。今山下澗中草偃伏,以為小兒拖荊之驗也。

古城 晉、隋所置。陸渾縣。

舊縣 ,唐、宋所置伊陽縣。見林鳳山《朝真觀碑文》。

張左丞衙 ,元左丞相張伯玉鎮嵩,公署之處。赧王城 ,古𢠸狐聚。赧王五十九年如秦,盡獻其邑三十六,口三萬。秦受其獻,乃遷西周公於𢠸狐聚,於今呼為「赧王城。」 唐、晉於此建縣。高都城 ,今邑城是也。北為高都川,古韓地。韓襄子獻高都於秦,秦置新城縣,即此。魏、隋、唐伊州。宋順州。金、元嵩州,今為嵩縣。

古字石 在縣黑峪東南,石上數篆字,字徑數寸,類玉著文不可讀。

望陽石 在縣太和保沙平高山上,一石平立山巔,高插雲漢,世傳漢光武皇帝登此望南陽,故名。

白侍郎洞 在縣常峪保山中。一洞深不數武,地僻,人跡罕至,父老相傳為白樂天遊息之處,故名。

源頭活水 ,出陸渾嶺,東西二泉合流入樊。伊川為「源頭活水來」 之句本此。

莘樂溝 在空桑澗北一山之隔,出谷平陽千畝,即莘野,溝名新樂。有龍最靈。北有古廟,其龍與廟皆以「莘樂」 名之。

石樓溝 在白龍山東南數舍。世傳宋司馬光於此築石為樓,溝圮址存。

泥河 ,在縣西南五里。世傳伊尹生母所居之鄉。

聖水盆 在縣九皋山馬頭崖下。石上有形如盆,中有水無源。僧人汲用之,經夜復滿,故以「聖水」 名。

斷密澗 唐武德初,追李密於此,斬之,故名。「明白川 」 ,在太和保伏牛山西北。世傳光武帝夜行,至此方曙,故名。

陜州

北岸城 。南岸城 在硤石夾岸,梁大將軍吳明徹軍至硤石,克其北岸城,南岸守者棄城走,即此地也。見《梁紀》。

陝縣 ,在州西門外。漢元鼎四年建,址無存。硤石縣 ,在州東七十里。唐天祐元年置。宋熙寧中,省縣為石壕鎮。今改為硤石驛。杜甫《石壕吏詩》即此。

避暑宮 在州朱家原社。其山高聳,林木陰鬱。唐武后營以避暑,今遺址猶存。

西樓 在州城西,古虢時建。唐岑參詩:「秋來無覓處,直上郡西樓。」 即此。

臨虛亭 在州治內。宋吳育建。司馬光有詩,今廢。

太陽亭 在州西門外二里。亭臨黃河,唐劉禹錫有詩,今廢。

曹陽亭 在州陝縣西南七里。漢獻帝東遷,露次於此,今址無存。

望仙臺 在州崔村社。舊傳漢文帝親謁河上公,授《道德經》畢,乘雲上升,因登臺以望之。唐崔曙有詩。

神雀臺 在州硤石東。天寶二年以赤雀見而置。見《玉海》。

王莽寨 ,在州趙原社。《舊傳》王莽追光武於此屯軍。

何仙姑洞 ,在州東硤石北。洞前水底有「歸去來兮石渠洞泉」 八字。筆勢飛動,綽有仙風。甘棠 在州召公祠內,相傳即公所憩之樹。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