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8 (1700-1725).djvu/10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宜祀者,歲久幾壞,先君捐貲首之,而故州守陳文、州

貳任梓、吏目張守亨、僉事藍偉、主事黃凝道、教諭郭 繼魯等繼成其事扺?余因為文諸碑也如此。蓋辨夫 史載之不白,而申武穆之忠於無已也。世之賢哲,當 有契於余言,而毋曰「前人成案」之有定也哉!

《永青山護國西齊王崔府君廟碑記》

前人

余邑西南四十里有山曰永青,上有大王廟。余曾數 陟其巔,見其廟額曰「西齊護國王」,問之土人,莫知何 神也。因搨其廟碑,碑半磨滅不可讀。節其略曰:「鄧州 西北九十里高山南頂立廟,耆舊傳為清山大王廟 也。並建泰山府君行殿。始自唐元和年置靈壇,雖有 碑碣,全無。當今聖主功高百代,德邁千王。每頒天下」 名額,增崇禴祀蒸嘗。都維那首清河僕射張絢,幸逢 聖運,喜遇豐年,昭成始終之規,特發修建之志。惟張 絢先為節將,久踐台庭,情懷履滿,禮重仁和,故顯名 山異事,貽風后軌。時大宋天聖二祀歲次甲子正月 十一日記碑不著作者名氏,又不敘王為何神。後檢 《搜神記》云:「唐貞觀七年,祁州鼓城人」崔子玉為長子 令,遷滏陽縣令,又遷衛州衛縣令。晝治官曹,夜理冥 府諸靈怪事甚眾。年六十四卒。唐元宗封靈聖護國 侯,武宗加護國威應公。宋真宗東封岱嶽,加封護國 西齊王。高宗南渡,立廟杭州,賜廟額曰顯衛。而《東嶽 懺》云:「岱嶽顯聖感應護國西齊王崔府君。」則知王為 東嶽神也。崔府君封王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戊 申封泰山時,今茲碑立在仁宗天聖二年,非即賜王 號之後十六年耶?但碑云「清山,今名永青」,碑云「併建 太山府君行殿」,今無聞久矣。而碑所謂「清河僕射張 絢」,乃當時修建廟宇者,檢《宋史》諸書皆不見,豈官爵 雖尊,而功烈無見於載籍耶?嘉靖間土人重修此廟, 而撰記者見宋碑起首用「秦皇」、「漢武」事為比,遂謬以 王為漢武帝時人,殊足哂也。崔府君廟,南陽諸地皆 有之。因錄其行蹟大略,鑱石置廟下,俾茲土人崇奉 者知所考焉。

《默寺前塔子堰碑石記》
前人

《綱目前記》云:「倚帝氏繼民氏治世。」《山海經》有倚帝之 山,今內鄉縣有倚立山是也。顧此邑人絕無知者。余 懷此久矣,而蔑一考見。一日過邑東默。寺一名資 聖寺,寺前有三潭小廟中有金人所豎塔子堰碑,言 「吾邑北塔子灣,水名默河,源出北山騎立。」《新唐書·隱 逸傳》:「南陽倚帝山,今曰倚立。」余得此說,喜甚。以此段 公案,他籍罕載,而騎立山即今所謂五朵山,則此鄉 之人又豈知之者乎?故余深幸有此碑,恐久而缺沒 也。迺別鐫一石,明書此事,嵌之默。寺壁間,以資博 雅碑。又言「塔子灣堰即召杜遺蹟」,杜名詩,此碑名繼, 為不可曉。又默「寺」,今訛為「墨後」;地名《灌掌》,今訛為 《灌漲》。皆宜表出,以俟夫後之考古者焉。

《菊潭記》
前人

菊潭自古稱勝地,余為邑人,屢得遊矚其間,每思為 一記事,而因循未果也。今年秋,與胡君宗賢豎小碣 於金水寺,再歷菊潭,宗賢以為言。會杜生士俊具片 石,傍懇志諸石,曰:「菊潭在今縣北五十里,有山自西 北來,逶迤漸昂起,曰丹泉山,有水曰長城水,亦浟浟 北來,走山下。山之厓壁嶄巖可二十餘丈,水涓滴流」 厓下,下見小坎如盆盎許,清冽冰映者,迺菊潭也。盛 弘之《荊州記》及《抱朴子》皆云:「南陽酈縣山中有甘谷 水,谷左右生甘菊,花墮水中,世久水味變,居民飲谷 水咸壽考。高者百四五十歲,下者八九十歲。」而《後漢 書》注:「王暢、袁隗為南陽令,酈縣月輸菊水三千斛。胡 廣久患風羸,休沭南歸,飲此而愈。」自後諸書,無不祖 襲其說,而好古摛詞之士,率以不抵其地為恨。今觀 潭水止若盆盎,勢固不足以給谷中人家,而山岰潭 側,絕無有菊。烏曙所謂「花墜水中水味變,能壽人」者 耶?今制:內鄉歲貢菊,例取他山野菊小朵卑枝者充 之,而竟不求之潭上,則《本草》稱菊潭甘菊可入藥者, 可盡信耶?劉蒙《菊譜》謂「菊有鄧州黃,鄧州白,悉由菊 潭。」而歐陽修亦謂菊潭之菊,花小而香,則入藥宜。豈 宋尚有之,今顧絕耶?無亦錄紙上陳說,而實未究其 然否也。夫古書之難信也久矣。貪泉之傷廉,溫湯之 蠲病,玉井泉之除沉痾,帝臺漿之愈心疾,推類求之, 更僕靡盡,曾何必一徵驗,而奚疑於茲潭與菊哉?內 鄉之人生其地而稔於傳聞,未聞上世斯谷之多壽 也,而獨《抱朴子荊州記》載之耶?古人時勢固不相及, 而一何河漢也?志稱「潭水出石澗山」者,豈即茲丹泉 山而古今異名也耶?丹泉山麓有小泉,相傳陰翳時 若見赤光雞子大者,因以名泉。因以名山,遂稱地曰 丹水里,而又非堯克三苗於丹水者也。彼丹水在今 淅川縣西,源出商縣竹山,東流而下者也。內鄉淅川 原一縣,舊丹水、菊潭兩縣遺址,今皆莫辨,而俗傳丹 水里幾與彼丹水相混,故為少辨之也。金水寺本名 冷水,杜生間白於官,更名「金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