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3 (1700-1725).djvu/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有石臼存焉,相傳仙人杵藥於此。按《縣志》:兩腋拱起,復際至巔。長櫟連陰,扶疏數里。將雨雲深,境內遍澤,否則沾溉。一方山臍中臥石上一人足跡,有如印泥;四旁隆起,層層剝落指紋,真逼隆寒時,六花見之即鎔。絕頂石壁千尋,邠乾入望,上有唐徐茂公軍壘。太宗幸九成時,駐兵山頭,以防不測。

青蓮山 在縣西南二十里,九成宮之屏山也。負嶮相望,曲折墳起,若半開蓮形,四時皆青。寶玉山 在縣西南二十里,山有石,紅白相雜,宛然如玉。

龍鳳山 在縣西八十里。

馬鞍山 在縣東南十里,形似得名。

童山 :在縣外城內之坎方,軒然直上,自靈臺蜿蜒起伏百里許,至此結脈。

屏山 在鳳臺之北。蒼崖百尺,攢列如屏。巨石臨危若墜,復依清流一泓,自崖半《石罅》中出泉百顆,吐珠噴玉,涓潔若醴。皎月冰凝,則玉枝倒掛。又名「滴水崖。」

五將山 ,在縣南五十里。秦苻堅所奔處,連亙岐山縣界。

吳雙山 在縣東南二十里,四峰爭高,斗聳相錯,青崖百仞,碧樹千尋。

紫石山 在縣東二十里。山自邑之龍首發脈,二水交會。山至此窮山足,凡石皆紫,可入繪事。瀑布自石腹出,伸縮幻化,不可逼視。其地較四境特溫。山光柔妍,秀色可餐。

箭括山 ,在縣南五十里,連亙岐山縣界。紫荊山 ,在縣西十里。

火石山 ,在縣東南三十里。

加伏山 在縣西北,連絡數十里,群山環拱,北鄰靈臺。

鳴鳳山 ,按:《明一統志》,「在縣西,與天台山相連,舊傳嘗有鳳鳴其上。」

「接辰峰 」 在吳雙山北遊者至絕頂始,天日皎然,半造但在雲光嵐氣中降心磨眼,以認線路,時防蹶跌。

聯斗峰 在吳雙山南。佳木蔚薈,木隙中宿霧簇簇,聚散無時。

《萃旭峰 》在吳雙山東。奇葩異卉,錦砌繡鋪。風到調絃,雨來洗翠。

落照峰 在吳雙山西。「紆曦留月,若去復來」 ,三峰連絡嚴整,此少蜿蜒委蛇間,產名藥異花。催木嶺 在縣東北四十里,隋修。仁壽時,自渭上運木經此,舊為鎮市,今無人煙,市亦廢。百尺崖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峻絕駭人,青碧可繪。

龍窩峽 ,在縣西二十五里。山水奇麗,曲折轉旋。

魚塘峽 ,在縣南二十里。層稜如削,恠石百出,望之常有落勢。

石鼓峽 在縣北十里。澄水所經。峽凡三折,不容旋馬,飛濤激浪,如喧雷鼓。西上石龕中,因石作如來佛,刻。永徽四年郎將薛仁貴奉旨督建。杜水 ,在縣南城下,源出縣西招賢里杜山之陰,東入於渭。

澄水 ,在縣東城下。源出縣北澄名里,合杜水入渭。

岐水 ,源出縣西舊普潤縣之東,流入漆水,一名「巒水。」

漆水 ,出縣西一百二十里舊普潤縣西之青山下,合普潤水以東入於渭。

西海口 在九成宮西,鳳臺山及屏山之間,水至此一平無波,唐宮中匯水行舟處。

尉遲澗 在縣東三十里。入長安便道,兩山險阻,中橫一澗,太宗幸九成宮,尉遲敬德開修,左右盤折,以達山上。古路尚存,人皆從徑道往來,獨其名在耳。

玉女潭 在縣南二十里。傳則天浴此,敕賜今名。按《縣志》:在縣西南十五里魚塘峽內。其水自永安宮流入,從半山飛下,聲震巖谷,四面屏山,圍繞如畫。隋文帝時,宴此觀濤,武后幸萬年,浴焉。

醴泉 在縣西五里九成宮內。唐太宗避暑於此,一日醴泉湧出。

「五龍泉 」 在縣西門外。水極清洌,烹茶作酒,珍於餘味。

舊井 在興國寺東南

汧陽縣

龍泉山 在縣東十五里,有泉出其下。按《縣志》:「泉頗清,不耐越宿,以出土穴中耳。」 山有寺,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