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3 (1700-1725).djvu/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熨斗山 :在縣西北十里。產防風。

太白山 在縣東南四十里。四時積雪,望之皓然。初有金精墜圭峰西,化為白石,若美玉,故名。巔無草木,有湫三區,禱即雨。山半有橫雲如瀑布,即大澍。語曰:「南山瀑布,非朝非暮。」 按《縣志》:「山下軍行,不鳴角鼓,鳴則疾風暴雨立至。」

武功山 在太白南,今訛為鏊山,又曰垂山。《語》曰:「武功太白,去天三百。」

衙嶺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一名「馬嶺山。」 駝羊峰 在太白山西抵斜谷,接岫連麓,周圍五百里不絕,為關中名山。

秦王嶺 在縣東十里。唐太宗為秦王時屯兵處。或謂秦文公營邑處。《晉書》為姚萇屯兵處。按《縣志》:稍西曰小秦王嶺,表石曰東西嶺。堠積石原 ,在縣西南五里。諸葛亮出斜谷,郭淮筭其必登積石原,遂先據之。亮至,果不得上。響璫坡 在縣西十里。人行則有聲,故名。鍾呂坪 在縣東五十里,南山內極為寬平,人登此地,「心曠神怡。」 俗傳鍾呂傳道處,

大振谷 ,俗訛為「泥谷」 ,源發掃箒嶺北合大振谷水入渭。溉務平里,包伏溝西。

渭水 ,在縣北三里。東流入於河。按《縣志》,徑縣北則入西磑汶家村,出橫渠潼關寨,凡七十餘里。其餘多發源南山,注於渭。

斜谷水 在縣西南三十里。源出衙嶺,經斜谷,由縣西境北流入渭。金明昌八年,郿令孔天監開導一派,自谷北流,經縣城東,以給一縣汲溉。年久渠淤。明景泰二年,典史高瑄復開,至今通流,甚便於民。

清湫水 ,在縣東二十五里。源出太白山,北流入渭。

清水 出斜谷,北流入渭。

魚龍泉 在縣東北湯谷。每歲穀雨日,先有金鯽數對出遊,後有大魚湧出,三日乃止。

清遠泉 在縣東十里。按《明一統志》:與柿林、紅崖諸泉俱有灌溉之利。

溫泉 在縣東南五十里,源出太白山下,沸湧如湯,今名「湯谷。」 有疾者多往浴之。

蓮花灣 在縣南。入山五十里,有水成灣,中生五色蓮花,風動香聞數十里。今不復見。

磨渠河 ,《經》景家橋,與蒼龍谷水合,今止稱「蒼谷。」

南河 在蒼谷南,有泉源,北抵官村庵,逕老虎溝,東入乾溝河,以在城南,故名。

乾溝河 在郭東五里,為曹太學莊。《注》:「五谷水」 ,蓋山麓支谷也。一曰「磨石谷。」 出滴水崖,合并索谷水,出觀音池,逕曲元堡,合萬戶谷水,逕西涼谷,合桐谷水。稍東又合駱谷水,自西南逕東北,逕洪寺,合流紆曲四十餘里,雨澇澗集,五谷皆會,旱則絕焉。

紅河 在駱谷東曰赤谷,俗呼紅河。源出太白湫,名太白峽。水來山巖,噴飛類瀑布,一名瀑布泉。泉產魚,岐背,斑文若梅,名七星魚。人不食洪溝河 ,逾石嘴,升高阪,支延墜落,僅給食用。或曰「齊相甯戚導之」 ,又名甯戚河。

教坊河 產螃蟹,伏石下,續骨者取之。

山河 在清湫東。源發太白湫,出潭谷口,西注渭,湍急病涉,故俗名「山河。」

湯谷河 。谷水逕鐘呂坪,俗傳為「臥眺長安處。」 出谷口,循立阪北流二十里注渭。

一灣泉 在縣東一里

槐芽泉 在縣東三十里。

柿林泉 在縣東四十里。

龍舞泉 在縣東六十里。

崖下泉 在縣北一里

紅崖泉 在縣西五里

五眼泉 在縣西六里

觀音泉 在縣西南十里。

一碗泉 在縣西南十一里。

「仰天池 」 在四嘴山上。

荷池 ,按:《明一統志》「縣東北十里。」

麟遊縣

天臺山 在縣西五里,即唐九成宮故墟。按《縣志》:「其陽崇巖崛起,後覆以土,漸就坦夷。懸崖古柏,縈以蔦蘿,古松亭亭,連雲干霄。今構浮圖於上。」 九成、萬年兩古碑尚存。

鳳臺山 在縣西五里。小巒傑出,狀如島嶼。隋文帝時,鳳凰鳴於其上,亦名鳳鳴山。按《縣志》:暴雨時,萬壑俱下,雷鼓爭喧。絕頂下瞰清流,則波光射日。

石臼山 ,在縣南十五里。有靈湫,祈之輒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