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以避子午之危。其地在褒中北,漢中西。古將臺 ,在縣北六里連城山頂有十二城堡,連屬如城,下瞰黑龍江,內有古塔高丈餘,池水廣二畝,相傳漢王所鑿。其山凹處即古將臺,樵採之夫,時得矢鏃葢,漢王練兵處也。萬石城 ,《水經注》云:「漢水又東逕萬石城下,城在高原上,原高十餘丈,四面臨平,形若覆甕。其城宿」 是流雜聚居故。世亦謂之「流雜城。」
藏劎巖 在縣東南二十里。俗傳漢高祖為王時,藏劎于此。釣臺 在褒水出谷之處,高七尺,相傳鄭子真垂釣處。
小石門 。《水經注》云:褒水又東南歷小石門,門穿山通道,六丈有餘,刻石言漢明帝永平中司隸校尉犍為揚厥所開。逮靈帝建和二年,大中大夫同郡王升嘉其開鑿之功,琢石頌德焉。金華龍骨塔 ,宋修職郎游國佐銘云:金華老僧巖公所居,後洞獲龍,牙角各雙,并大骨數若干,頦頜齦齶者十數枚。其夕夢巨人縞衣告曰:「此山神龍所依,樵牧觸穢,龍且去矣。今德人蒞吾境,山復清潔,龍當還來,此其蛻也。瘞之吉祥岩。」 公異之,乃即洞旁大盤石上累甓為浮圖,盡取牙角骨等藏焉。是歲紹興甲子三月。
棧閣 ,在褒斜谷中,即漢張良說高祖燒絕之處,有棧閣二千九百九十九間,板閣二千八百九十二間。明洪武二十五年,遣普定侯監督軍夫,增損歷代舊路。雞頭棧八十五間,雞頭關北橋棧三間,七盤棧閣九十二間,又河底七盤下橋棧一十五間,獨架橋一百四十二間,倚雲棧五十一間,石佛灣棧八十五間,堡子鋪棧六十間,飛石崖棧二百八十間,閻王碥棧二百二十間,東雲棧九十二間,石碑口棧十間,十二眼棧八十間,青橋鋪棧三間,曲欖橋棧六十間,馬道鋪棧十間,順平棧三十四間,逍遙棧五間,登空棧八十六間,三岔鋪橋三間,河底棧二十六間,長亭鋪棧三十八間,半坡棧五十八間,燕子碥棧「六十一間,滴水橋一百二十二間,武曲鋪棧二間,馬玉棧二十六間,虎頭關棧三十八間,盤虎棧一百一十五間,青雲棧三十六間,碧霄棧四十五間,焦崖鋪橋四間,黑龍灣七十一間,飛仙關二十三間,黑龍棧十間,小灣棧二十三間,雲門棧十二間,登坡棧五十間,轉灣邊山崖子棧八十五間,青陽」 棧,一十五間,緣「側」 逕於顛喦,綴危棧於絕壁。見《陸贄狀》。
皇清巡撫尚書賈漢,復巡其地,指授方略,重加修葺。
三月工竣,成功之速,若有神助。寶雞党崇雅有碑以紀其事。
三交城 ,《水經注》云:「褒水東南逕三交城,城在三水之會,一水北出長安,一水西北出仇池,一水東北出太白山,是城取名焉。」
惠遠堰 在縣東南二里,橫截龍江。舊傳山河廟堰為漢相國曹參所築,立廟祀之。至宋政和間,始賜名「惠遠。」
城固縣
壻鄉 ,在縣東北六里。原名智鄉。唐公昉昇仙之日,知其壻未還,不獲同偕雲路,約以此川為居,言無繁霜蛟虎之患,俗以為然,因號壻鄉。張良辟糓處 ,在縣東北三十里白雲山。唐武德三年,析置白雲縣。東有神崖山,南有駱駝巷,西連牛蹄嶺,北接龍泉山。多產藥餌,世傳張良辟糓于此。仙人宮 ,《水經注》云:「杜陽有仙人宮,石穴,宮之前門,故號其川為門川,水為門水。」
通關勢 高百餘丈,上有城方五里,濬塹三重。高祖北定三秦,蕭何守漢中,欲修北道通關中,故名為「通關勢。」
七女塚 ,《水經注》云:壻水東逕七女塚,塚夾水羅布如七星,高十餘丈,周迴數畝。元嘉六年,大水破墳,出銅不可稱計。得一塼,刻云:「項氏伯無子,七女造槨。」 世人疑是項伯塚。水北有七女池,池東有明月池,皆相通注,謂之張良渠。
瓠城 ,在縣西四十里。漢張騫使西域還居此。義熙十五年,城上有「密雲細雨、五色昭章」 ,及角城崩,淪水出銅鐘十二枚。刺史索邈奉送洛陽,歸之宋府。
長柳村 在長柳渡,有漢《太尉李固墓碑銘》尚在,文字剝落,不可復識。
黃沙屯 在黃沙水側,諸葛亮所開也。
《女郎道 》,在女郎山上,有女郎塚。遠望山墳,嵬嵬然高,及即其所,裁有墳形,世人謂之「女郎道。」 其下有女郎廟及擣衣石,相傳為魯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