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3 (1700-1725).djvu/5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事之所以損益,而物理有不當然者,此《凌虛》之所為 築也。方其未築也,太守陳公杖履逍遙其下,見山之 出於林木之上者纍纍,如人之旅行於牆外,而見其 髻也。曰:「是必有異。」使工鑿其前為方池,以其土築臺, 高出於屋之簷而止。然後人之至於其上者,恍惚不 知其臺之高,而以為山之踴躍奮迅而出也。公曰:「是 宜名凌虛。」以告其從事蘇軾,而求文以為記。軾復於 公曰:「物之廢興成毀,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 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竄伏,豈知」有凌虛臺耶?廢 興成毀,相尋於無窮,則臺之復為荒草野田,皆不可 知也。嘗試與公登臺而望,而其東則秦穆之祈年、橐 泉也,其南則漢武之長楊、五柞,而其北則隋之仁壽, 唐之九成也。計其一時之盛,宏傑詭麗,堅固而不可 動者,豈特百倍於臺而已哉?然而數世之後,欲求其 彷彿,而破瓦頹垣,無「復存者;既已化為禾黍、荊棘、丘 墟壟畝矣,而況於此臺歟!夫臺猶不足恃以長久,而 況於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而或者欲以夸 世而自足,則過矣。蓋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臺之存 亡也。」既自言於公,退而為之記。

《周公潤德泉碑》
元·孔克仁

「岐山縣西北,行十里而遙,沒源而入,崖斷若窮。聿瞻 彼岨,疊浪翠湧,豁然開朗,衍為陂陁,古樹亙雲。周廟 有侐,赤舄袞衣,吐握可想。降戺。稍東而北,行六七十 步,直抵其麓,有井作亭其上,覆以翠瓦,傍出八觚。井 方四跬,厥深倍之。歲久以眢,民用弗淑。稽諸故實,世 亂則竭。」在唐大中初一日風作,群泉湧出。守臣珙上 其事,璽書褒嘉,錫名潤德。嘉祐時,蘇軾吏茲土,能詠 其事。自是或否,古老屢占,以為戚喜。大元世祖即位 十七年,天下大定,斯泉復通,恆出不竭。承平未百年, 至正之阨,防決波潰,黎乃戾經,紅抹其額,群衡四突, 所在俱起,陽弱於淵,釜焦不沃,至此極矣。平章李公 思齊,師駐是土,奮威揚武,期耆廓清。「乃廿又四年甲 辰春三月,有事於廟」,仁實陪以行。已事而竣,俯甃興 惻。秋九月,井泉忽見,竇溜濆灑,迸若飛玉,為汎為濫, 交走亭下,奔流淙淙,鏘若環珮。前有竹園,流經其間, 徑注民田,始會於一,激為機輪,溉為膏壤,民賴其饒。 野夫來看,婦子相語。茲泉之出,厥兆何繇?雖可欣也, 亦可異也。李公繼封豳國,深惟國家厚恩,憤不得急 清君側,以報天子下泉之思,千載共愾,亦欣且異語 予以故予為言曰:「泉在地中,譬若血脈,氣和則滋液 華潤,逆則壅底為病。」周伯陽甫曰:「水演而民用,陽伏 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升,則原塞,原塞川必竭。」三代 之季,河洛是矣。聖王體信以達順太和,薰蒸浡鬱溥 濩,下降上騰,湑而若飴,滃而為醴,嘉生茂豫,物不疵 癘。此順之寶也。矧!天作高山,肇開姬祀,公且以聖制 矩,澤流罔極,聲靈赫濯,儼在故宮,洋洋陟降,溥博時 出。必有開也,民咸曰「休哉!」是宜刻石,以識其徵。銘曰: 「紐謐軸旋,匪色音兮蒸而降澤騰淫淫兮鬱而壅,底 為沴祲兮體信達順,懵莫諶兮。彼岐肇姬」,氣滃浡兮。 公旦有鬼,芒以芴兮。祠東有井,或潤竭兮。問諸遺老, 詢故實兮。斯泉見否,理亂乘兮。屯膏發華,以類徵兮。 微通元兆,厥有憑兮。瞢闇誰極,予汝銘兮。

《重修太王廟記》
明·郭仲南

余奉上命使陝右,道經岐山,同余登正統己未進士 第,汝州王君澤適宰是邑,臥病不視事,署邑事幕賓 四川高文謁余告曰:「長官王君謂岐山周之舊邦,必 有古先哲王陵廟基址。」注意詢釆,距縣北四十里曰 岐陽鎮,得太王廟,俗人訛傳赧王廟,齎牲酒往奠之, 見廟宇傾頹,雨淋日炙,塑像剝落過半。悵望久之,忽 於敗垣得石碣焉。命左右揩拭辨觀,乃周太王廟號, 倍加感嘆,慨然有意於更新。時正統乙丑孟春月,實 君下車之二年也。王於是歸,召岐之父老侯聚等百 餘人諭曰:「吾謁周太王廟,蓋太王昔居邠地,為狄人 侵之,不欲以所養人者害人,遂棄邠之土地,遷邑於 岐。而邠人沐其深恩厚澤,謂仁人不」可失,亦從來居 於此。其德加斯民,澤被當世,積功累仁,遂啟有周八 百餘年之天下,延三十餘世之丕祚。上自三皇,下及 唐、宋,其傳世永久,未有盛於有周「也。今厥廟廢壞若 是,寄民社者所不忍觀,不可無重修之舉。」眾咸唯唯。 遂於是歲之秋起工,助財者有焉,輸力者有焉。眾工 咸集,不數月,廢者舉,缺者補,壞者興,朽腐者堅之,剝 落者飾之,而廟貌尊嚴,殿宇輪奐,巍然為一邑之壯 觀也。居人過客薦時物者,莫不聳其瞻仰,恍然如復 睹太王自邠遷岐,「民從如歸」之盛於今日。是年一冬 無雪,惟廟克修。大雪彌日,王君喜無以極,居民亦從 而喜甚歡騰。一邑咸以王君之心,有以感夫太王之 神,太「王之神有以應夫王君之誠,故兆此豐年之瑞。 前廟之建,不知始自何代,緣無碑記,無從考據。今獲 再修,不可無文,以記其事,願有請焉。」余惟太王實肇 基王跡之賢君也,岐山實太王自邠始遷之都邑也, 廟建於斯,宜矣,血食於斯,宜矣;其香火之傳於斯,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