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3 (1700-1725).djvu/7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梁州山 ,在府城東南一百八十里,與「孤雲」 兩角相接,上甚平曠,古梁州治,即此。

七峰山 在府城北五十里。其峰峭拔,宋蘇軾曾遊于此。

玉泉嶺 在府城西南三十里,舊名薤谷岡。赤崖 在府城西。漢趙子龍退師,燒壞赤崖以北閣道,即此。

駱谷 在府城東一百二十里。自洋之真符起至此,屈曲八十里、八十四盤。姜維伐魏出此。篙埧洞 在府城東南小黃村崖壁間,飛橋入《洞單》洞中巉巖萬狀,石乳參差。

玉井洞 在府城北十五里平岡間,穴深如井。宋時大雷雨,一石出泥中,如老聃像,因立祠其上。

漢江 在府城南三里,東流至漢陽府,會大江水。按《明一統志》:自沔縣嶓冢山發源,始出曰漾水,南合沔水,東流為漢

老渚水 在府城南十里。源自籠蓋山出,至城一十五里入漢江。

東湖 :在府治東南,有塔影蘸其中。

白鹿池 在府城北三十里。嘗有白鹿見于此。玉井 在府城東十五里。其水色白,可療疾。金龍井 在府城內。傳有黃龍現,故名。

《褒城縣志》

連城山 在縣北六里。山有十二峰,相連屬如城。下瞰黑龍江,相傳漢王練兵處。亦名「漢王山。」 同鼎山 在縣東北十五里,與雞翁相鼎峙,故名。崖半有洞,傳為異人斃翼虎處,今劎尚在。箕山 在縣北十五里。山有秦王獵池及丙穴道人谷。昔諸葛亮遣趙雲、鄧芝等據箕谷,即此。雞翁山 在縣北,即連城後山。唐溫造赴興元節度,遇雨不能進,禱之乃霽。文宗封山神為侯。牛頭山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以形似名。其上雲覆如笠,即雨,又名戴笠山。按《明一統志》,「山下有靈液泉。」

雲霧山 在縣西北七十里,頂有崖,高百丈,壁有水痕如龍,黑白各四,顛倒懸掛。

立石山 在縣西北八十里。東連青銼,西接金華,頂有大石如巨指,壁立無心,搖之則動。按《明一統志》:「在府城西南三十里。」

金華山 在縣南七十里。峭峰環繞,旁有數泉,合為一池。按《明一統志》在府城南七十里。仙臺山 在縣南一百九十里,上有古城,不可登,山下時聞鐘磬之聲。亦名玉女山。

孤雲山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與兩角山連。語云:「孤雲兩角,去天一握。」 漢蕭何追韓信至此。按《明一統志》蕭何追韓信至府城米倉山。今《通志》云至孤雲山,未知孰是。存參。

七盤嶺 在縣北十三里雞頭關下。自北南上,盤迴七轉,至頂尤險峻。由此北入連雲棧褒谷。斜谷 ,在縣東北。《郡國志》云:北口曰斜,南口曰褒,長四百七十里,同為一谷。兩谷高峻,中間谷道,褒水所流。昔張良說高祖燒絕所過棧道,曹操出斜谷遮要,以臨漢中,諸葛亮由斜谷取郿,皆此道也。按何景明曰:「余從入蜀漢道觀之。」 其西南曰褒谷,從褒入;南曰駱谷,從洋入;東南曰斜谷,從郿入。其所從皆殊。舊《志》謂首尾一谷,非是。其棧道有四出:從成和、階、文出者,為沓中陰平道,鄧艾伐蜀由之;從兩當出者為故道,漢高帝攻陳倉由之;從褒、鳳出者,為今連雲棧道,漢王之南鄭由之;從城固、洋縣出者,為斜駱道,武侯屯「渭上由之。」 此四道三谷者,關南之險阨,攻取所從來,固矣。

箕谷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箕山下,即鄭子真隱居處。舊有王鳳《三聘啟》並答書三通碑,今壞。黑龍江 ,在縣東門外,源發太白山,自東北合褒水,東南入于漢。

沙河水 ,在縣西北六十七里。源發雲霧山,北流入褒。

青橋水 在青橋驛北。源自西南流與褒水合。石溝水 ,在縣北一百五十里,源自武曲山,至武關驛東合褒水。

華陽水 ,在縣西二十五里。源發牛頭山,南流與漢水合。

沔水 在縣南四里。源出古金牛縣界,南流合沮水。按:《明一統志》:又東至南鄭入漢水。《漢志》:「沔、漢,一水二名。漢中人多生癭,又生粗脛,其樹木亦多癭。」 大抵水土使然。

鶴溪 在縣南五十里。山峽流泉下注,狀如瀑布飛練,居民利之。

連城池 ,在縣北六里連城山上,廣一畝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