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3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上有仙跡存焉

醴泉 在縣南十里醴泉院中。按《明一統志》:院中舊有檜柏。後唐和凝詩:「古柏八株堆翠色,靈泉一派逗寒聲。」

聖泉 ,在縣西二十里,病者飲之多愈。

錫杖泉 在縣北十五里。即法照禪師卓錫杖處。

《西鄉縣志》

巴山 ,在縣西南一百五十里,通四川巴州界。豐隆嶮峻,林木蓊鬱,為邑之鎮山。

皁軍山 在縣南五十里。相傳張飛屯軍于此。雲亭山 ,在縣南八里。山峰如亭,常有雲起,故名。

歸仁山 在縣東南四百里。產茶之處。

遊仙山 ,在縣西南二百五十里。有洞如房,傳有仙居于此。

饒風嶺 在縣東一百八十里。或作饒峰嶺。按《明一統志》「宋吳玠敗金兵于此。」

武子洞 ,在縣南二十里,其深莫測,以石投之,風即起。

洋水 ,在縣東二十里。源發星子山,流入漢江,俗傳漢戚姬所生地。

子午水 ,在縣東北一百五十里。源發子午谷,西流入漢。

清涼川 在縣北十里,即今洋川。唐德宗幸梁,其帥嚴震具軍容迎之于此。

龍泉 在縣東南二十里。源發武子山石中湧出。遇卯午酉時水潮三、五尺。

《鳳縣志》

豆積山 在縣北一里,一名虎腦,一名遯跡。上有消災巖彿閣,下臨嘉陵江。按《明一統志》,上有不老泉,世傳張果隱處。宋提刑李大正嘗書「遯跡山」 三字鑴于石。

紫柏山 在縣南一百三十里。高峻多出紫柏,上有七十二洞,異人多隱于此,盛夏凝冰不消。御愛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唐僖宗幸蜀,目其雄秀,愛玩不忍去。按《明一統志》,「唐德宗巡幸至山下,愛玩不能去,因名。」

南岐山 ,在縣南十里,上有竹雲洞,洞有湫池。有周之興,鳳翱翔而集焉,故南岐曰鳳州。按《明一統志》「湫池禱雨多應。」

玉泉山 在縣東八十里。高寒,不生禽鳥,巔有大石,覆如殿宇,內有玉皇古像,人傳以為天造。君子山 ,在縣西南一十五里,又名欣雲山。上有三聖夫人洞,方池各一。

長松山 ,在縣東北一百里。一山三峰,皆產喬松。

父子谷 在縣北二里。崖大小相抱,如父子然。唐僖宗幸蜀,有叟進醪,上問其居,曰:「居父子谷。」 嘉陵江 ,在縣北一里,出大散關,西經兩當縣,與川江合。

紫金水 ,在縣東一百五十里。源出太白山,下,入漢為「褒水。」

大散水 在縣東五里。自大散嶺發源,流經縣西,與嘉陵江合。一名「故道水。」

紅崖水 在縣西十里。源出秦州,南流與嘉江合,岸有紅崖,故名。

七十二渡水 在縣南五十里。源出金竹山,流入洋水。其水瀠洄,人渡者凡七十二處。

黃花川 ,在縣東北十里,即大散水。唐置黃花縣,即此。

蜜蜂溝 ,在縣西南一百里。地多蜜蜂,居民利之。

香泉 ,在縣北十五里,自石孔中出,洌而甘,宜釀酒。

《寧羌州志》

龍首山 在州東南二十五里。舊名馬面山,明弘治戊午,敕更今名,謂「其山巔崔岝如龍首然。」 天臺山 在州東四十里。頂平如臺,勢凌霄漢,煙霧朦朧,夜雨朝晴。

嶓塚山 在州北九十里。形如塚,漢水所出,東入襄陽。《禹貢》「嶓塚導漾」 ,即此。

天池山 在州東南七十里。層巒疊嶂,迥出群峰。上有池,寒氣逼人,莫敢近視,近則雷雹立至。龍洞山 ,在州西南四十里。上有寒泉,紅魚時躍,煙霞斷續。俗傳有神驅龍于此,故名。

月山 在州東一里。眾山抄拱一山,其形如月。冠山 在州南門外,形如紗帽,舊名「紗帽山。」 五丁山 在州東北四十里,其峽曰「五丁峽」 ,亦名金牛峽。即秦惠王令五丁開道以伐蜀處。聖水崖 在州南三十里,崖畔懸一石如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