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3 (1700-1725).djvu/8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五百三十卷目錄

 漢中府部彙考二

  漢中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漢中府城池考

  漢中府關梁考

  漢中府封建考

  漢中府公署考

職方典第五百三十卷

漢中府部彙考二

漢中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府縣志合載

本府。南鄭縣附郭。

廉水河堰 在府城西

石梯堰 在府城西南二十五里。

鹿頭堰 :在府城南二十里。

楊村堰 在府城南一十五里。

馬嶺堰 在府城北

野羅堰 在府城南。以上引廉水。

老溪堰 在府城南二十里。

石子堰 在府城南

石門堰 在府城南

黃土堰 在府城南

紅花堰 在府城南三十里。以上引冷水沙堰 ,在府城西十里。

羊頭堰 在府城西北一十五里。

度通堰 在府城西北

山河堰 在府城北。以上引褒水。

褒城縣

廉水 ,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

遜水 在縣西北一百三十里。以上二水見資灌溉。

鶴溪水 ,在縣南五十里。山峽流泉如瀑布,居民利之。

鶴騰泉 ,在縣西南六十五里。發源中梁山南注,分兩渠,東西澆溉。

馬鞍泉 在縣西南九十里馬鞍山。開渠溉田,東流與廉水合。

涼水泉 ,在縣南四十五里。掬之如冰,可資灌溉。

鹿頭堰 與南鄭縣共

馬嶺堰 與南鄭縣共

「野羅堰 」 ,與《南鄭縣》共。

龍潭堰 在縣西南一百一十里。

流珠堰 在縣南八十里。元經略使郝天舉興修。明嘉靖二十八年,堤岸傾圮,邑監生歐本禮相度濬導,至今賴之。以上引《廉水》。

金華堰 在縣南六里,乃山河堰折流總渠,上流為高堰,下流為舞珠堰,大小斜堰皆引褒水。第三堰 ,在縣南五里,乃龍江下渠,分東西兩渠,南褒、漢中共之。

山河堰 在縣南二里,長三百六十步。漢蕭何創築。至蜀諸葛亮、宋吳玠、吳璘相繼修理,至今賴之,與南鄭縣共利。以上引《褒水》。

鐵爐堰 ,在縣西南七十里。引華陽水。

龍河堰 在縣西南九十里,引章溪水。

城固縣

壻水河 在縣東北六里。南沙河 ,在縣南三十五里。

少沙河 ,在縣南十里。

楊填堰 ,在縣北一十五里,引壻水。宋開國侯楊從義于河內填成此堰,故名。本縣用水三分,洋縣用水七分。

五門堰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元至正間,縣令蒲庸以修築不堅,改造石渠,以通水利。明弘治間,推官郝晟重開之。

百丈堰 在縣西北三十里。闊百丈,故名。高堰 ,在縣西北三十里。以上引壻水。盤龍堰 ,在縣西南四十里,引南沙河水。橫渠堰 ,在縣西三十五里。

鄒公堰 ,在縣西北四十里。以上引北河水。「承沙堰 」 ,在縣南一十里,引小沙河水。

洋縣

溢水河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苧溪河 在縣西北七里。

大龍溪 :在縣東三十里。

小龍溪 在縣東三十里。以上諸水,見資灌溉。龍溪 ,在縣東北十五里,水清不涸,足灌田畝。七女池 ,在縣西北。

明月池 在縣西北。以上二池,漢張良疏之,以資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