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4 (1700-1725).djvu/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灰,一椽一木,一夫一匠之所自出,與夫籌始籌終,而 卒成之者,則本府知府周東也。

《遊靈巖記》
張良知

嘉靖辛丑,余丞佐天漢,爰省志牒,久懷「靈巖名剎,冀 一登眺。歲乙巳暮春,胐日部臨略陽」,公餘縣尹白子 桂、州倅張子鎬相與約遊。明發,天偶雨,余衷弗懌,以 為覽勝無緣。已而大霽,遂放舟順流抵山麓,登岸步 屧而升,捫蘿攀磴,行一里許,斷崖中以古木斜支為 徒扛,乃手循嶡巔,拉吏側足而過。又盤轉一逕,躋大 陂,入珠林。巨巖空邃,瑤宮構其腹。金闕畫廊,宏敞顯 豁,果為奇絕。南有一洞,石梁中擎,幽深叵測,傳云路 可通僊。迤左巉巖,削立膚曲,中靈泉如乳髓點滴。釋 子即石闢曲道,引流遶洞,達佛像之下出焉。疾者得 飲之可愈,故曰「藥水巖。」昔人愛其峰之峻拔,多留題 於上。爰扶吏剔蘚認讀,然時《遠班》剝「半不可句。白尹 邀予少憩,乃登臨碧殿之前。時過午,即不見日,蓋山 高西障,此略陽之得名。」飯既,復由藥水巖渡高碥,抵 羅漢洞。洞之巔觀《郙閣漢銘》,字畫奇古。宋太守田克 仁慮其漫滅,摹刻於茲,存古之雅,不可泯也。僧人又 請遊前軒。軒瞷大江,憑欄俯視,波光澄練,有若一線。 兩峰對峙,翠色欲流。水山相映,蒼玉交輝。乃知山靈 有覺,欲吐壯觀。天之即雨即霽,若或助其精爽矣。余 與二三子之遊,信不偶也。徘徊久之,暮光倏合,從人 告旋,仍泝舸而歸。回首金岫雲封,迷望不知處所矣。 司訓李光傑、鄧騰雲咸謂不可無言。《予乃賦得古詩 一章,并敘此以紀一時之勝》云。

《棧道圖考》
王圻

蜀中古稱益州天府,明興則四川轄也。汧渭之墟,本 秦屬,乃入蜀咽喉,故益門鎮在焉,記入蜀者當自寶 雞始。寶雞,古陳倉縣也。出縣南門,度渭水十五里至 鎮關,尹喜故宅在焉。又十里而登山,則入棧道矣。高 坪插雲,顏以「陳寶重關」,即大散關也。關下水北流入 渭,南流入漢,堪輿家謂為中龍過脈云。此為虎豺,晝 夜伏道傍二十餘步,則起獨樓,雜以檻穽,即二三煙 突聚落,亦斫木為城,環避之。又過偏橋,路絕處,插棧 崖壁間,遍山架木,下臨白水江源,始真棧也。自寶雞 至此,覆屋咸以板,真西戎俗矣。又上鳳嶺,上下五十 里,嶺南北水各入白水江,是為三岔者,一去鳳,一去 褒,一去郿也。郿道在叢山枯壑中,眾謂「孔明出斜谷」, 即此。三岔十里水,自松林北流,亦合白水。抵陳倉口。 路險巇,僅容單人,西行二百里,可徑達沔之百丈坡, 韓淮陰明修棧道,陰度陳倉者是。又三十里至松林, 十里上柴關,五里至其巔,復下十里為紫柏署,前列 雙峰,左山深處有寺,樹石蒼翠錯落,棧中第一勝地 也。平砂如砥,晴雨皆「可人。青山夾馳,綠水中貫,豐林 前擁疊嶂,後隨去來,杳無其跡,倘非孔道,真隱居之 適矣。關上流北仍白水,南入黑龍江,水深處約二丈 餘,然皆巨石激湍。漢張湯欲從此通漕於渭,不知當 時水石何似?」又行三十里而上七盤,盤盡為雞頭關, 一石如雞冠起逼漢,下俯江水,出白石盆,兩崖突兀, 為出棧最奇處。鄭子真耕焉稱「鄭谷。」

《李公石堰碑》
李時孳

洋治北,灙水為堰者三:曰「灙濱」,曰土門。最下曰斜堰。 堰廣五十餘丈,灌負郭田八百餘畝,底岸流沙,舊用 木樁草石修築之。每歲春,工費甚鉅。方灌溉時,暴雨 彭湃,木礫漂泊聯畝,一夕龜裂。倉卒葺補,旋築旋崩, 殆無寧晷,洋民比歲苦之矣。我邑侯李公治洋之五 年,政成化洽,百圮俱興。諸陂渠如灙濱之飛槽,楊填 之活堰,業已成功,爰及於斜堰。捐俸金採石鳩匠,畫 示方略,日往監課,用大石橫河油灰灌隙,分門閘板, 視水之消長,以時啟閉。自底至脊,高丈許,上可通行, 若津梁然,望之如長虹截流,雖洪濤數興,震蕩怒號, 終莫能壞。其左為渠二百四十餘丈,引水入阡陌,堰 成而水安行焉。由是吾洋民知有斜堰之利,而不復 知有斜堰之苦矣。是役也,經始於萬曆己丑之五月, 告竣於是年八月。會詔下徵,公以十七日去洋,士民 號泣而送者數十里。既去年餘,而民思彌篤,相率請 於兵巡郭公。公素加意撫綏者,喜示曰:「賢令蒞任五 載,德政種種,今立碑垂遠,實出士民之誠。」遂允其請, 趣立之。士庶躍然喜,固請不佞為文立碑於西郊。此 郊皆本堰所灌田,因更去「斜」字為李公堰。嗚呼!守令 利民,莫先農務;惠而不費,美政居一。以公於吾洋,勸 農重本,更僕未易數。惟茲斜堰之役,藉令驅吾民力, 用吾民財,以成經久可繼之功,其誰不樂從?而公獨 捐俸成之,不自以為費。今茲八百餘畝之民,世世食 其利,公之惠我沃矣。雖然,此公注厝之小小者耳。公 今以執法秉衡,行且霖雨蒼赤,光耀旂常,當有不朽 事業在寰宇者,於蕞爾《一堰之碑》何有?公諱用中,字 舜智,別號見虞,汴雍丘人,登萬曆癸未進士。

《重建楊填堰碑》
張企程

洋之迤西,與城固接壤,有河曰「壻水」,導水灌田,因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