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5 (1700-1725).djvu/7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確無疑。今按:武帝幸甘泉,至回中,又幸雍,通回中何以言隴坻非出蕭關之路?但證其在安定,其說為長。

臨涇故城 ,在縣西二里。漢縣。晉安定郡即此。唐屬涇州。元併入鎮原州。城東三里東山又有故縣遺址。

彭陽故城 ,在縣東八十里。漢縣,以在彭水之陽也,屬安定郡。後魏屬原州,後置雲州。唐置豐義縣。宋復曰彭陽。元昊入寇,种世衡將景泰遇於彭陽城,依山為陣。

第一城 在縣境。《東漢·寇恂傳》云:「隗囂將高峻據高平第一城。建武八年,光武征隗囂,從高平第一城若水谷入」 ,即此城也。

思潛亭 在縣北。後漢王符所隱,有讀書臺遺址。符字德充,著《潛夫論》。金大定間,州守建亭其上,其略云:「非但為州閭壯觀,亦使一方之人因其遊觀,得登斯亭,遙想君子之遺跡,不忘其風化。」 稍西有一坡,種桃千樹,曰「桃坡。」

平高故城 元魏置太平郡,後改「平高。」 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復平涼郡,治《陽音州》。唐開元五年,移治古塞城。西南有木夾、石門、馬岩、制勝、石夾、木青、六盤等七關。南有瓦亭故關。

地樓城 唐貞觀六年,置銀州,領西地降戶,寄治平高縣地樓城。

風伯壇 《水經注》云:「高平城西十里有阜,上有故臺,臺側有風伯壇,世俗呼此阜為風堆。」 耳朵城 ,古城也,宋慶曆中修,與綏寧、靜安二砦相應援。

平夏城 在縣境石門峽好水河之陰。舊名石門城。宋章楶築。紹聖中,賜名「平夏」 ,後陞為懷德軍。金以後廢。旁有劉滬廟。滬西路都巡檢,嘗破氐羌於石門峽,捍禦有功,居人祀之。

武亭城 ,按《一統志》在縣南六十里。

凌雲閣 在縣東玉山巔。下臨萬仞,常有雲氣。綏寧砦 ,在縣西北。按《地圖》,宋時細腰古城北有一路入蕃界,故威州。宋慶曆中修築,賜今名。領三堡。

靖安砦 ,地名葫蘆泉,北有二路,一入蕃界故威州;一至新門砦。宋慶曆中修築,賜今名。領九堡:

佛空坪堡 ,古縣也。宋慶曆中,修捍北邊。柳泉鎮 ,在縣西北七十里。舊名鵓鴿泉,今名柳泉鎮。宋慶曆中置。

新城鎮 ,在縣西五十里。宋置,控大盧川路、固原州。

秦長城 ,在州西北十里。秦滅義渠,築長城,即此地。

參䜌城 ,在州北境。漢縣名,後改屬北地。群牧舊監 在舊開成縣治東南三里。

西安城 ,在州北一百里。宋為西安州,屬渭州。金皇統間,以屬夏。

廣安廢州 在州東四十五里。宋咸平中,置東山砦。金陞為縣,隸鎮戎州。元改為廣安縣,尋陞為州,隸開成路。今仍為東山寨。

細腰葫蘆峽城 在州東北一百五十里。通韋州靈夏諸處,兩山相夾,最為要害。宋范仲淹以原州屬羌月珠、滅臧二族兵數萬,與元昊隔絕鄰道,聞涇原欲襲討之,奏言「二族道險不可攻,宜因元昊別路大入之。即此并兵北取細腰、葫蘆泉為保障。」 後二年,遂築細腰、葫蘆諸砦,屬羌歸服。金元以來,城守漸廢。今猶存遺址。

廢開成路 在開成縣治東北,本宋鎮戎軍開遠堡。元至元中,安西王分治秦蜀,遂立開成路及開成縣於此。明省。

天聖寨 ,在州東北八十里。宋置,屬鎮戎軍,元廢。

定川寨 在州西北二十五里。宋置。金省「圓城兒 。」 在今白馬城東,有遺址,建置未詳。石城堡 ,在州西北一百五里。古有是堡,莫知所創。四壁峭立,中有石井五,各闊丈餘以貯水,惟一路可登,地甚險窄。明成化四年,滿四等據之以叛,次年,遂毀其險隘,以絕後患。今為廢城。立馬城 ,在州東一百四十里,有遺址。

紅城子 在州北七十里秦長城外,今廢。幹耳朵 在故開成西,元安西王夏秋避暑居之,巨礎尚存。

陽武城 ,在州東南一百里。

東山砦 ,在州東南四十里。宋咸平中置。金為東山縣,隸鎮戎州。元改為廣安縣,尋陞為州,隸開成路。今廢為東山城堡。

彭陽城 ,唐為義豐縣。宋改「彭陽。」 今為堡,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