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1 (1700-1725).djvu/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龍潭 ,在治西南一十里餘源自筆架山盧崩溝,東流入醴泉江。

啞婆灘 在青衣江,近嘉定界。巨浪異常,每歲壞船隻無筭,其險不在歸州新灘之下也。哭王灘 在治東南。後蜀孟昶降宋,入朝,舟過湖瀼,渡一宮嬪有孕,昶出之,祝曰:「若生男,孟氏尚存。」 後果生男。昶治蜀有恩,國人哭送至此,因名。

老翁井 在蟆頤山上。一名老翁洞。洞中有泉,常有白蟹現。又為四目老人真府。唐末,楊太虛、爾朱真人皆得道於此,旁建祠,有三仙石像,四目居中。蘇軾詩:「井中老人誤年華,白沙翠竹公之家。公來無蹤去無跡,井面圓團水生花。翁今與世兩何處,無事紛紛驚牧豎。改顏易服與世同,無使世人知有翁。」

八角井 在屏蓋觀前。相傳羅公遠常淘丹於此。

龍王井 ,在治西文明寺。寺週迴二十四井,惟東北隅一井最大,名曰龍王井。嘗有大蛇出沒其中,遇雷雨輒變化飛去,歲旱,禱雨有應。老翁泉 ,在蟆頤山東二十里,其山高大,分兩股,泉出兩山之間,北附右股之下,畜而為井,可日飲百家。宋蘇洵《嘉祐集》:「十數年前月夜,常有一老翁蒼顏白髮,偃息井上,就之則隱而」 入於泉,弗見。洵甃以石,建亭覆之。有《銘》云:「山起東北,翼為南西。涓涓斯泉,溢溢以彌。斂以為井,可飲萬夫。汲者告我,有叟於斯。里無斯人,將此寄誰?山空寂寥,或嘯而嬉。更千萬年,自潔自好。誰其知之?乃訖遇我。惟我與爾,將遂不泯。無溢無竭,以永千祀。」

醴泉 在李相橋西。泉自山根湧出,味甘如醴,相傳食之能愈疾。

豬龍泉 在治南石佛鎮,蘇軾別業。軾嘗云:「百年前,有牝豬二隻伏於此,化為二鯉。」 蓋豬龍也。世莫有見者。余偶見之,以告妻兄王愿。愿疑余誕,同禱於泉,二鯉復出。

白龍池 在治南八十里,「四山環繞中為池,其水久旱不竭,久雨不溢,白龍出其間。」

武陽江 在舊彭山縣治東北二里。一名汶江。爾家川 在舊彭山縣石佛山下。蘇軾詩:「下有爾家山,千畦種秔稌。山泉宅龍唇,平地流膏乳。」 繫龍潭 在舊彭山縣治西。後漢時邑人瞿君武入峨眉山得道,乘龍還家,繫龍於潭,後復乘龍而去。上有橋,亦名繫龍。宋龐籍《送石揚休還眉》詩:「巢鳳閣邊勞遠夢,繫龍橋上認前題。」 龍爪灘 在舊彭山縣治東北二里。宋太平興國間,有登科者,鄉人送詩:「龍爪灘開綵纜去,蟆頤山看錦衣還。」

鼓樓灘 在舊彭山縣治南十餘里。其水峻急,聲若擊鼓。

赤水 在舊彭山縣東。自仁壽縣流經境,入蜀江。漢建安末,黃龍見於此,故又名黃龍溪。磨鍼溪 在舊彭山縣象耳山下。相傳唐李白讀書山中,學未成棄去,適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白問媼何為,媼曰:「欲作鍼耳。」 白感其言,遂還卒業。媼自言武姓,溪旁有武氏崖。

青衣水 在舊青神縣中崖下。一名平羌水。蘇轍詩:「想見青衣江畔路,白魚紫筍不論錢。」 魚蛇水 ,在舊青神縣治南二十里。源出仁壽縣水梓山,經流縣境,合導江。以水中有魚似蛇,因名。一名魚鮿江。

芙蓉溪 在舊青神縣東南。峽江多芙蓉,因名喚魚潭 。客至撫掌,魚輒群出。宋陸游詩:「春枕悠然夢何許,兩枝筇竹喚魚潭。」

太公池 在舊青神縣治南,池上有石,刻《太公釣魚像》。

流杯池 ,巖水從石壁迸出,因鑿池成太極為流觴。黃山谷有《玉泉銘》,刻石岩上,有「邵伯溫中喦」 二大隸字,楊升庵有詩。池淤塞

皇清眉州知州趙蕙芽濬築,有序并詩勒石。

百家池 在舊青神縣治左土主廟下。池水環抱兩山,雖久旱不竭,水可以灌溉百家,故名。松柏灘 在舊青神縣治東南,多覆舟之患。宋天禧中,令張逸為文禱江神,不踰月,灘徙五里。《丹稜縣》

飄然山 在治西五里。上有「爾朱先生道場」 ,今廢。

龍鵠山 在治北十五里。上有龍鵠觀,乃楊正見李鍊師成道處。宋李燾少時讀書山中,築室曰巽巖子,壁埴亦讀書於此。孝宗御書「龍鵠山」 三大字,石刻尚存。壁亦有詩云:「抽得閒身伴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