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1 (1700-1725).djvu/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筇,亂敲青碧喚蛟龍。道人掃徑收松子,缺月初懸天柱峰一名龍鶴山。

金釜山 在治東南二十二里,下臨青衣江。昔有主簿於此鍊金丹,故名。

三箐山 :在治東北三十里。

獨孤山 :在治西四十里。

赤崖山 在治北二十里。其山高峻,色赤有稜如飛旗狀,拱揖縣治,林木森茂,不能蔽之。縣名本此。

龜山 在治東二里,為八景之一。上有武烈王祠,桂樹森然。宋邑人楊明讀書其上。

連鰲山 在果溪東,乃巽崖之賓山也。其山相續朝北,若鰲相連。蘇子瞻書「連鰲山」 三大字,計丈許,刻石尚存。

長山 在治南二十里。巉崖孑立,挺入霄漢,上有「馬啼仙跡。」

石牛山 在治西五十里,群石相連如牛。鐵桶山 在治東南四十里,四圍險峻,乃唐段子章寨地,花卿鏖戰於此,久不下,故名。

三峰山 :在治東南二十里。上有古剎,中峰極高,左右稍下,形如「山」 字。

簸箕山 :在治北十五里。山圓峻而大,遠望若箕然。

果溪峽 ,在治北二十里。下有溪石,刻「果溪」 二大字。崖中有「橘中遊戲」 四字。

思量坎 在治西南十五里。俗傳龐居士遊息於此,鄉人至此則思之。

九龍洞 ,洞中有石榻、石龜之類,上有峰巒,如太湖靈山之狀。

彝郎川 :在治東二十里。俗傳彝郎坪言土地平朗,今訛為彝郎。

澭泔水 在治南二十里。相傳人病啜之立瘥,其甘如漿。

雁湖 在治北十里,俗名「金鴨池。」 宋李璧置。大三畝許,花木極盛,且多梅。與「龍鵠」 相連,今淤。龍鵠溪 ,源出龍鵠山,自縣西北流繞於城南,合二水於滄浪,東出思濛,會於蜀江。

水利附

本州

《馨堰 》堰開六水,灌郡下田。

蟆頤堰 在治東七里。唐開元中,益州長史章仇開創,障蜀江水,溉眉山青神田,畝七萬二千有奇。至宋嘉定間,魏了翁來守,又畚武陽石壘堤,其利視前尤溥。了翁有記,今毀,功浩難修。黃連堰 ,在治西九里快活山上。渠水自不二寺來,湍迅非常。明時旋修旋傾。

皇清康熙初,知州趙蕙芽重修,復頹二十三年,郡人

鄧宏芳,王命召因舊堤衝激成淵,移築上流里許,另開溝百餘丈,居民賴之。

董家堰 、「白家堰 」 《以上》二堰,知州趙蕙芽重修。

長灘堰 在治南八十里龍華寺下,截金流江為之。康熙二十三年,知州董永荃重修。

師公堰 在治南八十五里金流紅巖潭上。康熙二十三年重修。

趙家堰 在治南八十里寶林寺下。截金流水灌田。知州何芳聲重修。

范彭堰 在治西南五十里治平寺下,障思濛江為之。舊時范、彭二家常修,故名。

通濟堰 在舊彭山縣治西北四十里,有大堰一,小堰十。唐章仇開創,自修覺山下,引水灌溉彭山、眉山、松江土田凡百餘里。五代時,張琳重修。

月波堰 在舊青神縣治西五十里。康熙二十三年,知州董永荃重修。

丹稜縣

滄浪堰 在治東南隅。水深數尺,下有堰,可溉田千餘畝。

天生堰 在治西五里。生成堰堤,不勞人力。

眉州城池考         州志

本州

眉州城池 :石城,周圍一千八百六十五丈,山行章攝守眉州,合五縣之力成之,周八里有奇。李順攻圍,半年不下,歲久城壕頹塞,惟規制尚存。明成化中,知州許仁砌垣疏壕,並新四門,東曰「臨江」 ,西曰「跨醴」 ,南曰「霽雪」 ,北曰「登雲。」 正德中,知州原道張曰善相繼補修疏鑿。自甲申以來,傾者十已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