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1 (1700-1725).djvu/5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溪團魚溪諸水

迴龍堰 ,在石柱壩,引沬水以迴龍廟名。周村堰 ,在周村壩。

無底堰 在無底壩

田坎堰 在田坎壩

蝦蟆堰 ,在安谷壩,地名「泉水眼」 ,其水無源。貓兒堰 ,在治西舊市鄉,起黑巖,引沬水。紅花堰 ,在治西,與貓兒堰接壤,引沬水。黃金堰 與紅花堰並行,引沬水。

崖龜堰 在治西四十里邁東引沬水。

筒車堰 在治西二十里水口引沬水。

張公堰 ,舊名「牛特堰」 ,引《青衣》水西流,灌南木園田數百畝,工費甚鉅。兵火後,修築非時,堰日淤塞,田就荒蕪,居民多逃川西崇慶、溫、郫等州縣。少參張督附近百姓,設法鼓舞,力為鑿濬,用千餘人,數閱月而堰復舊,遂使南木園又成沃野。逃人聞之,皆復故業,因名「張公堰。」

永豐堰 在治北十五里,起風洞子至白巖壩止,亦穿山為洞,如隧道然,引綿竹鋪青衣水。僉事張思齊開,知州魏曾節修。

牛頭堰 在治西六十里符文鄉引峨眉河水。小壩堰 在治西五十里符文鄉引峨眉河水。白土堰 在治西六十里符文鄉引峨眉河水。銅鑼堰 在治西三十里,滑石引臨江溪水。皂角堰 在治西三十里,葫蘆壩引峨眉河水。州人生於稻,稻生於水,無堰者名為「山田」 ,又名「雷公田」 ,聽命於雷雨者也。凡堰源須濬,培流忌塞。若堰非人,則源不治,豪強橫據,則流不通。歲歲爭水,甘蹈大辟,此司牧者最宜亟講也。名堰則沬水過半,利賴詎不大哉!保平、平羌二鄉,多山無堰,間有之,亦溝澗細流,時有斷續,不足恃。雖多築塘亦無源,僅清水耳,不雨則涸,故二鄉稱瘠。

峨眉縣

乾壩 在縣東十里

大興壩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即古濫壩。泥溪壩 ,在縣北八里。

渴睡壩 在縣北九里

楨楠壩 在縣南三十里。

沉西壩 在縣西四里

新開堰 在縣東二里

茅草堰 在縣東北城牆下。

皂角堰 在縣東南十里。

石匣堰 在縣南二十里。

千秋堰 ,在縣南三十里。

紅花堰 在縣南二十一里。

蘆堰 在縣西南二十三里。

土堰 ,在縣西二十五里。

麻萌堰 ,在縣西北三里。

上官堰 ,在縣北三里。

後壩堰 在縣南二十里。

波凌堰 在縣北十里

神逢堰 在縣東八里

洪雅縣

「上壩    」 、「下壩    」 、《下市壩》。

天池壩   、官田壩   、安寧壩。

中保壩   、義恭壩   、《河渰》壩。

竹箐壩   。反渡壩   。梧邨壩。蓮花壩   。院壩    。「麻柳壩。」

趙家壩   、孔家壩   、大田壩。

小河堰   。紫口堰   、硝水堰。

魚龍堰   。《晉王堰   》。《九角堰》。

大龍溪堰  。楊邨堰   。白土堰。中壩堰   。張受堰   。鮮家堰。

金釜堰   、龍鶴堰   、小堰。

「下市堰   」 、梅子堰   、黃堰。

按《總志》有金釜堤,在治東十五里金釜山下,鑿石成堤,源接雅水,灌天池壩一帶田畝,亂後崩圮。康熙六年,知縣李果重修,民蒙水利。

峽江縣

向君堤 在縣西南,延袤數里。因蒙江水齧岸。明知縣向君捍之,鍤沙濘中得白金一篋,資以就堤,故一名「白金堤。」

雲吟壩 在北郊

古賢壩 以李觀名

下鄉壩 在治南

寬心壩 在東路

雙碑壩 以「《二楊》墓」 名。

漢川壩 在南路

羅溪壩 在縣東

南安壩 即南安廢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