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3 (1700-1725).djvu/6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公訪其利病,得古漕河於靖安鎮之下缺口,謂「其取逕道於青沙之夾河,趨北岸穿坍月港,繇港尾越北小江,入儀真新河,以抵新城下,往來之人,高枕安流,八十餘里,以易大江。百有五十里之險,實為萬世之利。」 役之始興,揚州、六合、上元分治之云。

蘆門河 :距府六十里。

竹篠港 西至靖安,東至石步,南至直瀆,北臨大江,屬縣金陵、長寧兩鄉。

後湖 在太平門外,周四十里,一名元武湖,又名蔣陵湖。湖本桑泊。吳赤烏四年,鑿青溪洩湖水。寶鼎二年,開城北渠,引後湖水入新宮,湖名始著。晉元帝時,名北湖。宋元嘉中,黑龍見,又名元武湖。明帝改為習武湖。唐乾元中,為放生池,顏真卿為記。宋熙寧時,廢為田。元大德中,僅為一池。明初,復為湖,貯天下圖籍於湖中。洲上遂為禁地,燈火不入湖中洲凡五:舊洲、新洲、龍引洲、蓮萼洲、郭璞墓、天語亭,歷代傳為勝地。按《宋六朝事蹟》:「元武湖,吳後主皓寶鼎元年開城北渠,引後湖水流入新宮,巡繞殿堂,窮極伎巧,後改為放生池。」 今城北十三里有古池,俗呼為後湖。

燕雀湖 一名前湖,或云白蕩湖,即此。按《窮神祕苑》:「梁昭明太子在東宮,有一琉璃盌、紫玉盃,乃武帝所賜。既薨,置梓宮後,更葬開墳,為閹人攜入大航,有燕雀數萬擊之,為有司所縛,乃獲二寶器。帝聞之驚異,詔賜太孫。封墳之際,復有燕雀數萬,銜土以增其上,故名湖。」

太子湖 一名西池,又名樂遊池,在城北六里,吳宣明太子創。晉明帝為太子時,修西池,養武士於內,時人呼為「太子西池。」 又太子東湖,在丹陽鄉太子臺下,梁昭明太子植蓮於此。

迎擔湖 在石城後五里。晉南渡時,衣冠南遷,客主相迎,負擔於此,今廢。

張陣湖 在石頭城,相傳蘇峻與晉軍戰處。穩船湖 在金川門外,明初開,引江水瀦以泊舟。

蘇峻湖 在迎擔湖北,本名「白石陂」 ,即李陽斬蘇峻處。

夏駕湖 在丹陽鄉,即晉惠時石浮來處,今廢。半陽湖 一名半湯湖,在城東北四十里,周迴十五里,水同一壑,而冷熱相半。按《舊志》即湯泉。攝湖 ,在攝山之側。

白米湖 在城東,與句容下塘村接。

三岡湖  、烏意湖  、西干湖 ,俱在東。白社湖  、劉陽湖 ,俱在東南。

瑣石溪 :在城東南四十八里。源發白石岩,經攝湖六十餘里,達於大江。

長溪 ,在城東南六十里。《丹陽記》云:「湖孰前有長溪,受句容赤山湖水入秦淮。」

鐵冶溝 ,在鍾山鄉馬鞍山之下,有地三畝餘,皆鐵。梁時作三壩,堰淮水灌壽州,鎔江南之鐵,載往築之。

烏龍潭 ,近清涼門。相傳有烏龍見,故名。潭旁有唐時妙意庵。

天淵池 在華林園,一名天泉池,宋元嘉中開。江總《池銘》:「曉川映碧,似日馭之在河干;夜景流金,疑月輪之馳水府。」 《景定志》云:「今宮城後法寶寺西南荒池尚餘一畝。」 即此池也。晉孝武太元七年,大旱,井瀆皆竭,供膳皆資天泉池。明帝太始二年,天泉池白魚躍入帝舟。

善泉池 在臺城東,一名九曲池。梁昭明太子所鑿,嘗泛舟池中,或謂此中宜奏女樂,太子乃徐詠左思《招隱》詩曰:「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覆盃池 ,在臺城,晉元帝以酒廢政,王導諫之,帝因覆盃池中以為戒。

飲馬池 ,宋大明中,鑿於上林苑中。

濛汜池 在臺城內,晉張載《賦》云:「麗華池之湛淡,開重壤以停源,激通渠於千金,承瀍洛之長川,挹洪流之汪濊,包素瀨之寒泉。既乃北通醴泉,東入紫宮,左控九市,右帶閬風,周墉建乎其表,洋波迴乎其中。」

鍾山水 ,按李衛公《浮槎山水記》:「孝侯以鎮東留後出守廬州,因遊金陵蔣山,飲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上,有石池,涓涓可愛,蓋陸羽所謂乳泉漫流者,飲之甘。」 則鍾山水與浮槎之水,其味同也。

石頭城下水 按《中朝故事》:李德裕居廊廟,有親知奉使京口,李云:「還日,揚子江中冷泉水取一壺來。」 其人醉而忘之,泛舟至石頭下,方憶,乃汲一瓶歸。李公飲後,訝嘆非常,曰:「江水味異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