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5 (1700-1725).djvu/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大門,設羈候所於縣之西南。三十九年,知縣曹自守增建延賓館,改「修政」 、「勤民」 二坊為「勤政、撫字。」 萬曆九年,知縣傅光宅題正廳曰「近民」 ,巡捕丞廨曰「保民」 ,主簿水利廨曰「惠民」 ,管糧廨曰「𥙿民。」 改縣前二坊:東曰「盛朝鉅卿」 ,西曰「昭代名公。」 萬曆三十五年,知縣曾汝召重建大門,移豎儒學前首邦文獻坊於治平橋南。崇禎十二年,知縣牛若麟修大堂兩廊,建「軍器庫」 於堂左,「常盈倉」 於堂右,重建門外東西榜廊。

皇清順治二年六月十三日,前後堂東西庫左右廊

廡罹兵燹,乙酉至乙未,歷四令,聽政茅茨下。十二年,知縣吳明相始建前堂及二庫。康熙六年,知縣金夢蛟構後堂、川堂、六曹廊舍。十一年,知縣吳存仁改築對署大垣,高廣較舊差倍;又葺內樓,增建廂房。

縣丞署  、主簿署 俱在縣署東。

典史署 在縣署西

水利縣丞署 久裁,廨遂廢。

羈候鋪 在陳麻皮巷。明嘉靖知縣蘇祐建。木瀆巡檢司 在縣西二十七里木瀆鎮。明洪武二年置。

皇清因之。舊管閶、胥、盤三門,外至木瀆三鎮。有橫金、

巡檢司萬曆三年裁革,併歸木瀆司管轄。舟頭巡檢司 ,在縣西南八十五里洞庭西山《縹緲峰》,宋置於湖州長興縣呂山界。元祐八年,都省,江淮、兩浙轉運提刑司,奏移今處。

皇清因之,分管舟頭司,轄東山。

巡撫都察院 在南宮坊,即鶴山書院。明宣德七年,知府況鍾建。正統十年,知府朱勝刱來鶴樓於後堂北。成化十六年,巡撫尚書王恕題大堂為「願治。」 嘉靖四年,巡撫都御史陳鳳梧樹保障東南、澄清畿甸二坊,於東西闢後圃,建思賢亭。後巡撫多駐節句容,此稱行臺,遇海汛則臨焉。萬曆間,始為治署。二十九年,巡撫都御史曹時聘於轅門外增設官吏精勇牙兵等房。三十四年,巡撫都御史周孔教更闢東址,增建書堂及吏隱軒,鑿池栽竹,極幽邃之勝。天啟三年,巡撫都御史周起元於轅門外東西建榜廊,添設坐營、中軍廳、健快等房。

布政司 在昇平橋西北,係明王文恪「三槐堂」 舊第。

皇清順治十八年,巡撫都御史朱國治以「江蘇五府」

錢糧較他郡最重,駐省會不便徵解,題設江蘇布政司,建署蘇州,耑轄江寧、蘇、松、常、鎮五府錢糧。蘇州向無司署,布政使孫代暫駐蘇松道署。康熙元年,知府武弘祖申請巡撫都御史韓世琦,檄行江蘇五府守令,捐俸購王氏宅而更新之。大門東向,儀門南向。大堂即文恪廳事,改名正己,庫在堂側。東銀庫,西錢庫,並曰永盈」 ,通吏總科收科。其房在東柬房,承發在堂後,餘在儀門外。五年,鳳陽巡撫裁革,淮安、揚州、徐州歸併江蘇,錢糧益重,文案益煩。布政司佟彭年捐俸改造大門、轅門、班房、吏舍,建三尊堂於沿河,以為賓館。九年,布政司慕天顏以儀門右逼於民舍,缺其一隅,遂捐俸購民居,擴其基建之。《蘇常》道 ,在明澤橋東,即明水利分司。舊為館驛馬廐,明成化八年知府丘霽建,為提督水利憲臣治所,後改為按察分司。東西二坊曰「《激揚振肅》,凡兵備、督糧、水利諸憲使,悉駐節焉。

皇清鼎興初年,官制一仍明舊。蘇、松二府設立兵巡。

道駐太倉州。入郡則駐茲署。康熙二年,奉

旨歸併道缺。蘇松常三府改為分守道。駐劄蘇州。遂

為治署。二十二年,分守道缺復奉裁,以蘇松道事歸併督糧道,自常熟入郡治事署中。

蘇州衛 在飲馬橋西,即宋府倉基。元淮南行中書省,明興平張士誠於吳元年建。左中二千戶所在正堂東。右前二千戶所在正堂西。鎮撫廳在中門西。經歷司在堂右。旗纛廟在中門東。軍器局在衛治內西。後傾廢,止存旗纛廟。守備、千總等官,俱僦民房以居,迄今未建。衛守備等官係經制,故衛所不列廢署。

遊擊府 在傅郎中巷,即鹽政府館,係舊西禪寺。明萬曆十七年,巡撫都御史周維題准設坐營都司,權為公署。至三十年,巡撫都御史曹時聘題改「遊擊將軍」 ,遂相沿為遊擊府。

「接官亭 」 在閶門外普安橋西。

和豐倉 在胥門內百花洲東岸。周圍一百五十畝,南西闢三門,中為廳事,左右列廒舍三十六連,共四百三十二間。明宣德間,巡撫侍郎周忱建。弘治十六年災,知縣孫磐重建。崇禎十三年,門堂並圮,知縣牛若麟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