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5 (1700-1725).djvu/2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內曰「西倉。」 皆巡撫周忱及知府況鍾建。

皇清因之,後行「官收官兌」法,極為便民,而六倉仍舊。

外州縣

崑山縣治 在縣之中。宋紹興二十六年,知縣程沂重建。舊傳其地為孟尚書宅,故今猶祀孟尚書於寅賓館。元元貞二年,陞縣為州。延祐元年,行省參政高昉奏遷州治於太倉。至正間,海寇連次犯境。十七年,知州費復初復移崑山舊治。吳元年,就設州治。明洪武二年,復改為縣,知縣王公瑾始增廣之。

皇清順治二年,燬於兵,縣官僦民房而居。康熙六年,

知縣王仲槐始事興復,魏熙續行增建譙樓、儀門。甬道中為戒石亭、正堂、川堂、後堂。正堂東為架閣庫及內衙。康熙十年,知縣董正位「重建尊賢堂」 ,即寅賓館,在儀門東南。東廊後建吏員房舍五十間。獄房在儀門外西偏,羈候鋪在獄房西。丞尉仍僦民房以居。

督學試院 在縣治東南薦嚴寺左,即范石湖書院。明宣德間,知縣羅永年為巡撫,侍郎周忱改建,名「巡撫行臺。」 後為督學校士之署,遂稱為書院。

皇清順治初,署廢。十五年,督學僉事張能鱗重建。

巴城巡檢司 在高墟村。

石浦巡檢司 在本鎮

玉峰倉 在縣治南。其地舊為濟農倉,為府館。明初有黃涇、至和、金潼等倉。宣德間,巡撫侍郎周忱以各倉四散,不便徵收,總移西門外舊玉峰倉內。嘉靖三十三年,倭寇燒劫,知縣祝乾壽移置今所。四十三年,復罹火災,知縣彭富重建。倉三百二十餘間。倉有官廳二所,各有正廳,後寢。

水次倉 在西門外,舊名玉峰倉。明宣德間,巡撫周忱將各倉并入此處,共倉六百五間。弘治八年,知縣張鼎重建三十間。九年,本府同知李復貞續建五十間,設公館二所。嘉靖倭亂之後,移倉入城,其地為演武場。今東南傍河二處,仍設官倉,名「水次」 以別之。

常熟縣治 ,宋治平間建。明弘治中災,知縣祝獻重建。前臨琴河,後枕虞嶺,中為治廳,榜曰「親民。」 後堂曰「四知。」 左右翼以兩廡,左為勘合吏戶禮房,右為承發兵刑工房。前為儀門,門內為戒石亭,後堂之後為縣衙,又其外為吏舍。儀門之左為土地祠,祠門額曰:「寅賓館。」 右為獄,門之外為旌善、申明亭。左右有坊,曰「綏來」 ,曰「動和。」 主簿署 在縣署之左。

典史署 :在縣署之右。

督糧道 在常熟縣察院西舊公館地,明弘治九年建,顏曰「察院」 ,與儒學書院地址相連。

皇清康熙三年,門外建坊,曰《籌漕四郡》。左有更樓,右

有站舍宿舍

海防廳 舊在府治內東偏。

皇清以「防海」移駐常邑。康熙四年,海防同知魯超即

「入官屋」 改為公署,在常熟縣治北三百步。城守署 ,在常熟縣治之西,山椒即舊商相巫咸祠。

「駐節亭 」 在翌京門外,臨漕河。

許浦巡檢司 在常熟縣東北七十里。明洪武元年建。

白茆巡檢司 ,在白茆港口。明洪武二年建。黃泗鋪巡檢司 ,在常熟本鎮。以上三司官廨,久已傾圮,俱僦本汛寺觀居住。

濟農倉 在常熟縣東北。東臨漕渠,宋治平間建。明宣德間,巡撫周忱、知府況鍾建倉百間,以貯平糴,榜曰「濟農。」 弘治中,增建廳事及廒六十間。

「《皇清積穀》賑濟。」并官解白糧、在倉舂辦

常平義倉 在常邑濟農倉之右。宋知府王琪奏置。宋制,「每納正苗米一石,帶義倉米一斗,以備凶荒。若常平之制,蓋取沒官田地所入,濟給孤貧。」 今常平、義倉合而為一。

南倉 舊在常邑翌京門外。明宣德間,巡撫侍郎周忱建。嘉靖中,島寇燼毀。三十九年,知縣黃嘉賓移建於西城內,倉基三十畝零,門樓顏曰「廣積。」 中為廳事廒房二百四十間,分四場。

皇清康熙七年,知縣于宗堯修葺一新。

東倉 在常熟縣治之北。明嘉靖三十九年建門樓,顏曰「永豐中。」 為廳事廒房三百六十間。吳江縣治 ,宋因五代錢氏之舊。乾道元年,知縣趙伯虛建敕書樓於門上,以奉詔敕。嘉定元年,知縣羅勳建仰高亭於公堂之右,奉三高畫像。舊有觀政亭、環翠亭,並在後圃,丞以下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