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7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七百十四卷目錄

 常州府部彙考八

  常州府學校考書院社學附

職方典第七百十四卷

常州府部彙考八

常州府學校考書院社學附

通志縣志合載

本府。武進縣附郭。

常州府儒學 在府治西二百餘步。青烏家指為鳳凰展翅形,故科第甲於他郡。按舊志,先聖廟在荊溪館南。唐李栖筠為州刺史,文治蔚興。五季兵燹,廟毀。宋太平興國四年,郡守石雄更卜今地。景祐三年,詔許立學,乃即廟建焉。明年,賜田五頃。嘉祐六年,知府陳襄增廣之,摹石曼卿所書「敕建州學」 四字揭之門。王安國記之,謂為東南偉觀。崇寧三年,知府朱彥於學南建狀元橋。五年,行三舍法,廩士多至千人。知府徐申立坊橋南,曰「進賢」 ,旁植亭曰「榮賜」 ,以侈其盛。建炎四年又燬,惟大成殿巋然,奎扁昭回,宣和御書也。紹興四年,知府俞竢闢四館舍學者。七年,知府虞澐建門堂兩廡。淳熙十一年,郡守張孝賁撤堂新之。十四年,知府林祖洽建御書樓,藏高宗所賜《六經》墨本、《孝經》石刻。紹熙、嘉熙間,漸次增建,并葺諸齋。齋有六,又有養正齋以訓小學。學田有記,祭器官書有所。德祐乙亥,燬于兵。元至元、元貞相繼重建。延祐間,增置大小學,四齋為六,各設訓導。壬辰、丙申,兩遭兵燹,蕩然無遺。明洪武初,未遑創造,以師生附武進縣學肄業。五年,知府孫用始建大成殿塑像,立志道、據德、依仁、游藝四齋,旁設射圃。永樂、宣德皆有修建。知府莫愚即射圃作觀德亭,東西創廬舍四十楹。成化二年,知府卓天錫重建明倫堂,增建廬舍至八十楹。五年,同知謝廷桂復建四齋,刻未文公所作《同安縣學四齋銘》于壁。是歲六月,堂燬,樂器、祭器、書籍悉燼。卓天錫以聞,許復建。又請給御製《大誥》諸書,增建尊經閣,規製完美。弘治十四年,郡守連盛建素王宮坊于櫺星門外。正德七年,知府李嵩增建號舍,立「泮宮坊。」 嘉靖初年,增建啟聖祠,更像為主,又建敬一亭,遞年修葺。萬曆四十五年,知府劉廣生重修。崇禎間,學諭汪會海重修學宮,改建「天下文明坊」 、「春風桃李坊」 、「宮牆璧水坊」 ,皆會海書額。

皇清順治十四年,邑人楊廷鑑倡修。康熙元年教授。

郭士璟重修尊經閣,十二年,文昌祠傾圮,教授王邁重修。

學田 撫按項下,原額學田一百六十六畝。學道項下,原額學田五百二十畝九分五釐五毫一絲。又另項學田八十一畝,與縣學一遞一年輪收。

武進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一里許。按《宋志》:武進、晉陵二學,舊附于郡。咸淳元年,即法濟廢寺改創立講堂,匾曰「尊經、列齋四,博文、輔仁、升俊、復禮。」 以寺租為學糧。宋季燬。元設教諭一員,附于郡學。天曆間,總管移剌迪創建未就。知事翟思忠、縣尹陳瑛踵成之。明洪武五年,知縣董尚展拓舊基,建禮殿三間及講堂東「西二齋,改築櫺星門南向,設射圃于學宮之東。」 主簿尹克昌等繼加修治。宣德二年,知縣蔡貴購民地拓之。正統元年,知縣朱恕重構殿廡。成化十年,知縣熊翀撤舊號房,改建東西樓二十二間。又建尊經閣。市民地,移射圃、饌堂于閣之左。十五年,知縣魏璋增崇禮殿,重建門廡。弘治初,知縣胡瀛更建殿廡、堂齋,又于學宮外別購民地,置號舍八十餘楹。正德辛巳,知縣徐官以講堂之後阻于民居,市地擴之,闢道櫺星門外,使達宮牆,以遠媟慢。嘉靖十一年,知縣馬汝璋建啟聖祠、敬一亭、名宦祠。萬曆二年,知府施觀民、知縣茹宗舜改建大殿,殿後為明倫堂,堂後築臺,臺建文昌祠。五年,知府穆煒開池于泮池之外。三十年,知縣晏文輝復建饌堂三間,改「釋菜」 為「奠禮。」 正殿傾圮,天啟六年,知縣羅華袞重修。

皇清順治十四年,邑人楊廷鑑、陸自巖、教諭張如璿。

訓導范幟重修。康熙八年教諭王琰「重修」 「明倫堂圮」 ,楊廷鑑倡捐重造「振德堂圯。」 四年,重建學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