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7 (1700-1725).djvu/1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謝廷桂、知縣賴英、李恭再拓地而新之。嘉靖初,奉詔易木主,且置「啟聖祠。」 萬曆間,知縣周邦傑加建二堂於明倫堂後。

崇正書院 在學宮之東五十步。本自學宮移置於此。初,宋寶祐中,縣令袁從為祠,以祀楊龜山。時,陸象山九淵、張南軒栻、楊慈湖簡、袁絜齋燮、袁蒙齋甫、喻玉泉樗、尤遂初袤、蔣實齋重珍曰:「九先生祠,祠既廢,元虞薇山薦發為教授,即今啟聖祠地改置焉。」 去象山、南軒、慈湖、絜齋、蒙齋,而益以李小山祥,名五先生祠。歲久變移,遂遷五先生於旁舍,而專祀文昌。於是邑士馮善論而復之,其後增益繁多。正德中,學臣張汝立以邵文莊議,退諸賢於鄉賢祠,而此為五先生如故。嘉靖八年,將以其地建啟聖祠,於是華郎中雲遷五賢於今地,益以李忠定綱及邵文莊寶為七賢祠,而牓曰「崇正書院。」 至崇禎間,又益以顧端文憲成、高忠憲攀龍、葉少司空茂才、鄒賢良期楨、吳明經桂森,而襲「七賢」 之名如故。此本祠也,而以書院名,因自學宮移置,故附於此。遂初書院 在惠山第二峰下,宋尤文簡公袤讀書地,今廢不可考。

二泉書院 在惠山寺右。明正德中,邵文莊寶建,又名「尚德書院。」 蓋寶購地於僧而多竹。《會考》:宋李忠定居錫之故,惜其久未有祠,遂築室於竹中而祀之。又謂竹有君子之德,故觀物者尚焉,因以為名。祠右有澗,跨以橋,曰「野橋。」 其上夾樹松柏,有徑,曰「雲階。」 其上為亭,曰海天亭。亭之左為超然堂,左曰吟松個,右曰詠竹。個寶嘗為許州,州故有尚書臺而未見,後夢至焉,吟松詠竹,皆是地也。及起,尚書請告作點易臺。既成,而恍然如其夢之所見,因悉仍夢中之名。堂之後為二泉精舍,又名泉齋。齋後琢石為臺,其石一圜象太極,二橢而為兩儀,倍之為四象八角而成卦形,名之曰點易臺。有泉出於石中,名滴露臺。左為兩知亭,刻忠定像於石。右為瘞卷丘,以藏江西視學試卷萬餘。從曲徑數百步而上,為望闕巖,歲時一至拜祝焉。寶無子,沒後遂不能守。按察蔡獻臣出資收而葺之,後亦尋廢。東林書院 亦名龜山書院。宋楊文靖公時,學於河洛而歸,程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至常州無錫縣,留十有八年。此為文靖講學地甚久,故其後即東林為書院,而名其祠以道南。元至正間,僧秋潭者,結菴其左,亦以「東林」 名之。明邵文莊寶蓋嘗慨東林書院之廢而興復之。其地在城東弓河之上,牓其門曰:「東林書院。」 門之前建石坊,題曰:「洛閩中樞。」 其陰曰「觀海來遊。」 入門為麗澤堂,更入為講堂,名曰「依庸。」 左右有廊,廊後各有書舍。《依庸》堂之後為廟門,牓曰「燕居廟。」 其堂一楹,曰「中和」 ,中設

先師木主,東西為兩樓,左祭器、右經籍、而別建道

南祠於書院之東,以祀龜山,而以羅從彥、胡珵、喻樗、尤袤、李祥、蔣重珍、邵寶配焉。及忠憲時,又進顧憲成允成及錢一本、薛敷教、安希范、劉元珍。始,其講學時,歲一大會,月一小會,會各三日。其儀注悉用《白鹿洞規》,引而伸之。當是之時,奔走響應,不遠千里,而天下之學者以無錫東林為歸。天啟乙丑八月,詔毀,遂廢。

皇清順治十一年,知府宋之普始檄除「東林地稅。」忠

憲從子提學僉事世泰作「燕居廟」 如舊制。而道南之祠,源流既廣,俎豆日繁。迨尚書湯斌巡撫江南,將追原初制,親詣會講,未竟其事。嗣是知縣徐永言復加繕治,樹之以坊,漸還舊觀。義塾 三:一在女貞觀、崇義坊,元強以德建;一在冉涇橋,明邵文莊建;一在跨塘橋,華郎中雲建,皆廢。

學田 。《元志》有田四十一頃有奇,後無可核。明正德丁丑,督學御史張汝立毀妙覺觀,籍入田四百八十三畝有奇,時邵文莊寶實共主其事。萬曆中,鄒學道迪光置田三百畝,本縣籍入虞相田六十餘畝。崇禎中,馬文肅世奇置田百五十畝有奇,額以六百十二畝供督學公費,三百五十二畝有奇,聽撫按賑貸貧士。嘉靖中,督學聞人詮以「師儒不當親錢穀」 ,命隸縣徵收發學,自是盡供吏胥中飽。

皇清順治三年,署學事府訓導朱鼎具詳《各院》清之。

江陰縣儒學 :宋軍故無學,自熙、豐以前廟祀。

先師學者肄習其中,址在觀風門外。景祐中,知軍

范宗古以鄰於郡獄,卜遷軍治之東南,後廢為營屯。紹興三年,知軍崔頌因廢稍葺之,以縣丞莫份攝教事。五年,知軍邵棠始請於朝,建命教堂東西齋四:曰誠身,曰「遜志」 ,曰「進德」 ,曰《育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