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7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蜒六十里,南行諸山,始盡於此。

長泰山 ,在軍將東南,斷而復起於平疇之中,去縣西南二十里,下有長泰寺。

裏山 ,在長泰南,下有大澗,群山之水雨過,散為百道,並入此澗,奔騰以達於長廣。

過山 在裡山之旁,不甚高,土人以占雨候。謠云:「橫山出雲過山笑,過山出雲雨便到。」

《南山 》在長泰南。自長泰以下從軍將東南行,至是而止。

琴山 在五里湖東。隔湖與膝塘山對,下為青祁村。明高忠憲公攀龍結廬,面湖而居之,名曰「水居。」

拖山 ,三小峰相連湖上,在竹山之西數里。堠山 ,一作「緱山」 ,俗呼吼山,在縣東三十里。《吳地志》云:「周七里,高七十丈,登其嶺,可望虞山。」 《南徐記》:「堠山北有白石峴。」 按:此山一名七雲山。《寰宇記》載:七雲山在縣東北二十里,高九十仞,而

《舊志》
謂七雲山一名馬跡在縣東四十三里皆

不合。今其上有真武大士廟,下有西園,處士錢華別業。

龍腿山 在堠山東

雞籠山 :在龍腿東。其麓皆相接。

鳳凰山 在雞籠東,膠山之西峰也。旁小山有甑㔶插旂之名。膠山 在縣東四十里,相傳與惠山東西對峙。至其寺門,向背比較,不失尺寸。山周九里,高九十丈,上有獸蹄痕,俗稱金牛跡。其山舊產薯蕷,上有宋中書令王僧達墓及梁蕭侍郎宅。其宅今為興化寺。有乳竇泉、滌硯泉,謂蕭侍郎嘗滌硯於此泉。又有李忠「定綱祠」 ,安氏世居之,為邑名處。

白檐山 ,去膠山西南數里,平壤中,山出青石。佘山 ,在白檐東北,一名「塗山。」

奚山 俗呼「諧山」 ,或名「晶山」 ,在白檐東。

嵩山 或作松山,《南徐記》:「松山,一名少孤山,在縣東四十里,奚山之東,一云開山,有嵩頭陀,故以為名。上有留雲洞、泠泠泉。或言姚廣孝嘗居此,袁珙相而識之。」

石室山 在嵩山東,俗名「石脊山。」

鴻山 本名皇山,在縣東五十里。石室之東,皆特起於地。《吳地志》:「泰伯宅東九里有皇山,高十丈,泰伯所葬。」 稱「鴻」 者,「皇」 之訛也。西有吳王墩,即梅里平墟,上為泰伯墓。東嶺有梁鴻井、滌硯池。春桂山 ,鵝湖中小丘也。

芙蓉山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周八里,高三十丈,起於平陸。每清明節,士女咸集,故俗目為「清明山。」 上有二土丘,一名龍井峰,有顯濟廟,歲旱禱於此。一名天乙峰,復有石,高六七尺者二,俗呼石公、石母。二石對峙,中通人行。居人言望見其石,時發光燄。又有金雞石,每歲旦昧爽,金雞飛鳴其上。山之西麓有田一規,名彈子丘。中有土壟,圓若彈丸,人以為有異,不敢近壟而耕,耕則蛇虺出焉。當芙蓉湖未湮為田,茲山近在湖上,望若芙蓉之出水,故因湖以為名。其曰「余容」 ,又曰「余洪」 ,皆音之訛也。山有繡毬墩,元高士倪瓚墓。

西高山 在縣北三十里。不甚峻,無深林邃谷。中峰曰靈龜,北峰曰鳳凰。其東有石,上有跡,類人額痕及兩肘膝匍伏處,人俯其上,皆適合,名仙人禮拜石。相傳東漢高岱字孔文,居此山,後為孫策所害,葬焉,山因以高名。今按:山本名高,而因東有膠山,土音「高」 與「膠」 同,或訛為「膠」 ,故加「西」 以別焉。

斗山 在縣東北四十里,長九里,上有土丘,七象北斗,故名。又名回斗山。上多白堊朱石。有黃腰嶺、石井一,深不可測。有白龍祠、青霞館,羽人修煉之所。明黃太僕正色建靈官廟。或云回山別在斗山之東,土人因合名之。北有觀基山。又西有枝柚山,一名梔子山,多產苦梔。宋時花大如甌,香聞數里,名「碧甌梔子。」 二山皆回斗之支,隨地而異其名也。

夾山 在斗山東,前山又在夾山東。黃文山俗名「黃梅山」 ,又在前山之東,石皆頑而赬,不產林木,而黃、文之半屬江陰。

顧山 一名「香山」 ,在縣東六十五里,跨無錫、江陰、常熟三縣界。上有龍潭,下有香山禪寺。金匱山 在縣城第六箭河之北岸,舊以為一邑之鎮,山高踰三仞,周三十丈,隆然中峙,四望道里咸均。其土中石,玲瓏黑白,亞於崑山。郭景純嘗埋黃金符匱於山下,時有紫氣騰上,故又名「紫金山。」 元以後人取其石殆盡,而土亦耗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