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7 (1700-1725).djvu/7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信義瀆 ,南興塘分支北行折而東南,歷堠山、雞籠山、膠山之南,過芙蓉橋,為盛塘河,納鯰魚塘、顧市河之水,東過大成橋入宛山蕩。其自盛塘一支分而南者,入南興塘。

尤瀆 五丫浜南行為「北尤瀆,貫冷瀆。」 又南行為「南尤瀆,又南達于泰伯瀆。」

東亭河 南興塘分流南行為東亭,尋分二支,跨以東西二橋。又合流而南,貫以冷瀆,又南過江溪橋至泰伯瀆,為十字口。

冷瀆 ,羊腰灣分支西行為「西冷瀆」 ,貫以尤瀆。又貫東亭河而東為「東冷瀆」 ,入毛道橋河。毛道橋河 南興塘之支分,而南納東冷瀆,過張公橋,自犁尖入泰伯瀆。

走馬塘 南興塘之支,分,而南至分流口入泰伯瀆。

泰伯瀆 ,運河之支,於清寧橋南分而東流,尤瀆自北來合。又東行,貫江溪橋河為十字口。又東行,名「坊前河。」 其分而南為香涇。又東行為破塘河,南即梅村泰伯廟。北為犁尖。又東行,分而南為梅花浜。又東行為分流口,走馬塘北來合焉。又東行為張塘河。其分而東南為馬橋河。又東行過張塘橋,分為小張塘。又東行為蘇舍蕩,鴻山在其北,小張塘復來合。又東行,過蘇舍橋,歷沈蘇蕩口。又東過青蕩口。又東行,分而南為二支,東支為延祥河,南支為落埠河。河身又東行,北分者二,皆不遠而止。又東行,分而北,過蕩口,抵甘露鎮。又東行出新橋下鵝湖,為長洲縣界。《唐書·地理志》,「無錫縣南五里有泰伯瀆,東連蠡」 湖,元和八年,刺史孟簡所開。

十字河 運河之支東行轉北貫泰伯瀆,又貫冷瀆,又北接東亭河。

聖瀆 運河之支東北行交香涇,又北為「梅花浜。」 「香涇 」 ;伯瀆之支東南行,貫聖瀆而南為唐莊河,又東南為「華長涇。」

梅花浜 伯瀆之支,北對犁尖,分而東南流合香涇。

馬橋河 ,伯瀆之支,東南行為磚橋河,又東南入楊港蕩,又東出曰「小伯瀆」 ,入曹湖。

小張塘河 伯瀆之支。南行過黃泥橋,轉北而合於蘇舍蕩之東。

延祥河伯瀆 過青蕩口而東為二支,其東行為延祥河,入界涇;東南行者為落埠河,過翟澤橋而入楊港蕩。

蠡河 運河之支於柵口,東行經曹家渡、楊家渡,又東而華長涇北合焉。又東經新橋渡、三嘆蕩,出蠡口,合楊港蕩而東達於曹湖。

鵝湖 一名「濠湖」 ,俗謂之「鵝肫蕩」 ,在縣南五十里延祥鄉,東西四里,南北三里,東為長洲,北為常熟邑,華氏聚族居之。

曹湖 一名蠡湖,在縣東南六十里泰伯鄉,東西十二里,南北六里。《寰宇記》:「蠡瀆,范蠡伐吳所開。」 今曹王涇南有蠡瀆,近是。《唐書·地理志》:「元和八年,孟簡開泰伯瀆,并導蠡湖。」 故泰伯瀆一名孟瀆,蠡湖亦名孟湖。今此湖皆長洲境邊湖一二里僅為無錫。按:自南興塘之盡為宛山蕩。由宛山而東南為陸家蕩,又東南為「謝埭蕩,又東南為白米蕩」 ,皆常熟界。又南為鵝湖,又南為涇界,又南為曹湖,皆長洲界。

直河 又名弦河,以有弓河、箭河而名之。運河之水,由北水門入,直行出南水門,而注於官塘。城中之河,以直河為幹,東西為支。或云未有城時,糧船本此行,故《舊志》亦名運河。

皇清康熙癸亥,知縣事徐永言「重浚。」

弓河 直河於北水門內分流東行,至東北隅曰「沙盆潭」 ,復繞城之麓南行,過便民橋而合於直河。其箭河則從直河東行,列此河之西,如箭在弦,凡九道。

九箭河 《舊傳》「次第自南而北。」 第一河在邊巷,今塞。

第二河 《舊志》:在莊巷底,廣可停舟,今名「朱賣煤浜」 ,僅通十餘丈。第三河 名「冉涇」 ,久湮塞。邵文、莊寶居其上,欲濬治,為里人所阻。其後太學生尤盛明濬之。今通直河。

第四河 《舊志》:在楊家巷,今名「藥師堂前」 ,西至官街而止。

第五河 《舊志》在董家巷,止於元聖觀前,今名「東河頭。」

第六河 《舊志》:「河北有善智尼寺,名師姑河」 ,秦氏世居之。秦御史鏞易其名曰「師古」 ,今通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