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8 (1700-1725).djvu/1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高湖 在縣西北十里。周迴百餘頃,北受五十瀆,南流十二里入大溪。有蘆葦菱芡魚蝦之饒,居民賴以為利。

大溪 在縣西二十里。《南徐州記》曰:「在縣西十二里,東南流三十七里,入長蕩湖,三十等都灌溉賴之。」 今考:即青菩河通崑崙河,去縣不遠。《南徐記》誤云:「百三十七里入長蕩湖。」 今改。正。思湖 在縣南六里,即白龍蕩。每夏時,四圍蘆葦蕭然,荷花簇錦,茭蒲菱芡,雜然叢生,錦鱗游泳,文鳥飛集,蓮舟漁艇,往來其中。北眺顧龍峙於水際,儼然一畫景也。其北受縣渠之水,西納後陽分流,東通南洲大小橋,南則直注,舊最寬衍,蓄水以紓下田之澇。近為居民築埂,擅菱藕之利,遇旱開復為宜。上有白龍廟。

荊溪 在縣北十八里。一名荊城港。東連白鶴溪,北通丹陽。唐陸龜蒙有《荊溪早景詩》。南唐潘佐詩曰:「荊溪百里水涵空。」

直溪 在縣西三十五里。受茅山、丁角諸水,下入運河,東南通大溪,入長蕩湖,俗名直里河。二十七都民賴之。王去疾居此,故所著名《直溪集》。唐王溪 在縣西南三十里,受茅山水,東南流入大溪。其側有唐王村,因名。

北洲瀆 在縣北五里。瀆口有北洲村,故名。南洲瀆 在縣南七里。上受錢資蕩之水,入於思湖,有魚蝦蘆菱之利。瀆口有南洲村,故名高湖。下口瀆 在縣北八里。直溪建昌圩水入運河之處,易淤宜疏。

甓橋徑瀆 在縣西十三里。晉宋有此瀆。隋大業初,縣令連奚明修之。瀆南造橋以甓,故因名為「甓橋。」 今無可考。按:連奚明為延陵令,疑此瀆在延陵西三十里。

古速瀆 在縣南二十里。《京口耆舊傳》:「陳朝散亢家居邑南,地沮澤,古速瀆久淤,壅水為災,率眾築堤,延袤十里許,以便行者。而浚瀆以通洮湖,水患遂息。明末時,堤被開鑿,水不入城,失先正蓄洩之宜矣,宜修築。」

放生池 一在縣南二里。按《郡志》,「宋紹興癸亥,令天下各置放生池」 ,今廢。一在常寧鎮東。飲馬池 在皇業寺東。梁武帝謁建陵,飲馬於此,故名。今廢。

漫塘池 在縣東北一百五十步。相近大溪之堤。劉文清公宰築室其上以居,因以自號,今則淤塞成田矣。

楚王澗 在崇禧觀東,二澗是也。并華陽西洞三水合流,直至觀前。昔楚威王遊憩於上,故名。《隱居》云:「大水大旱,未嘗增損,色小白而甘美,柔弱,但盡在山西,自不得東流耳。」

鶴臺澗 ,陶隱居云:「度積金壟東南,有一石穴,水東流極好,其處隱障,可以合丹。」

宜春澗 在中茅東,古洞天館之前,任真人就東流水合丹,即此。

《九曲澗 》,其支流自大茅左脅而下達於菖蒲潭。

「大澗 」 在金菌山東。

流杯澗 在雷平山西

碧㮏澗 在大茅西二里,周時郭四朝真人常於此處種㮏。白李溪 在小茅北,高辛時展上公種《白李》處。蒼龍溪 在良常山西,俗呼「冷水澗。」

喜客泉 在大茅北,方池數尺,客至,泉即踴躍如珠,良久不絕。或臨以聲勢,則凝然不動,亦一奇也。舊有庵祀孫寒華。

益人泉 在大茅東嶺上。《登真隱訣》云:「天市壇左右有泉,皆金玉之津,飲之益人,故名。」 笪《重光山志》云:「泉邊有駢石,疑即天市壇。」

玉蝶泉 在飆輪峰西。二泉一冰一溫。又名陰陽井。元趙世延詩:「因觀長史陰陽井,始悟混元元牝門。一勺三田勤灌溉,無根靈草自春溫。」 白玉泉 ,在常寧鎮。鎮在縣西六十五里。宋天聖間,朱妙觀請於朝,為遊人行賈憩息之所。靈泉 在積金山上。

「洞泉 」 即通仙橋池。

玉砂泉 ,在中茅西。司命君埋玉門丹砂於中茅,流為泉水,飲之益人。今三陽百姓頗得長壽者,謂朱陽、太陽、北陽三村也。

硃砂泉 在小茅西,泉水赤而有硃。

鹿跑泉 ,在大羅源之左。仙鹿為發此泉。百丈泉 ,在拱辰峪。

饙飲泉 ,在大茅南垂,泉作乳色。

海眼泉 二,一在積金中峰之西,泉湧能應潮候。一在石墨池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