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8 (1700-1725).djvu/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有《碑記》:初名「關王廟」 ,崇禎元年奉敕加封,始改稱「關帝廟。」

「三義閣 」 在關帝廟殿後,合祀劉、關、張。

皇清順治十七年,郡人楊廷鑑、呂宮倡建。《莊冏生有》

碑記

許真君祠 ,在關帝廟右偏,祀真君許遜。延陵有許青暘鄉,相傳為真君所居之地,後立祠。楊龜山先生祠 ,在市街東,與關帝廟相近。宋在懷德門內十餘步,即今定安東鄉。《夾城圖》內有周孚先、恭先兄弟從游問答數條,皆有遺墨。游定夫酢《寄二周帖》云:「毘陵士人高誼至此,可振頹風,激衰俗,非好賢樂善,未易能爾。」 俱刻石寘壁間。胡蒼梧珵挽之有曰:「一區歸老談元宅,三鱣空餘講道堂。」 後燬於兵,地歸他族。

東坡先生祠 在縣顧塘橋北。先生終於顧塘橋孫氏之館。越六十有九年,為乾道壬辰。郡守晁子健立祠塑像,訪士大夫家畫本,或朝服野服凡十模,置壁間,復列「少公轍與黃魯直庭堅、張文潛耒、晁無咎補之、秦少游觀、陳無己師道六君子」 ,於兩序釋奠,皆分祀。又鑱與無咎《往來帖》。至正末,廢為民居。

晏公廟 在白雲渡北。邑人楊廷鑑《碑記》略曰:「公姓晏,名成仔,江西臨江府清江鎮人。生平疾惡如探湯。人少有不善,必曰:『晏公得無知乎』?其為人敬憚如此。元初,以人材應選入官,為文錦局堂長。因病歸,登舟奄然而逝。未抵家,有人先見其鳴騶導於野,衣冠如故。月餘訃至,咸驚愕,啟棺視之,一無所有。其見之日,即其死之日也。」 父老知其為神,因立廟祀之。尤顯於江河湖海,凡遇風波洶湧,商賈祈籲,即得安穩。明洪武初,詔封顯應平浪侯。白雲渡向苦沉溺,里人建祠祀之,而波濤頓息。今東隅僧人建大悲殿及兩廊,其基初止三分三釐零,免科。

季子祠 在雙桂坊內,即元蒙古字學舊址。明洪武七年,知府孫用建。八年,改題木主曰「延陵季子之神」 ,春秋祭焉。正統八年,知府莫愚摹刻十字碑於壁後。廊房基址為豪強所侵。

皇清康熙七年,賢裔吳發祥捐資收贖太守駱鍾麟。

奉建「延陵書院」 ,前後左右為齋舍,中三楹為「自問堂」 ,歲時紳衿會講。

徐君祠 以祀季子,掛劍于墓之徐君。

忠義祠 在季子廟東。明成化九年,知府龍晉始以郡士朱昱建議,祀宋守土死節諸臣姚訔等,乃于忠祐廟後圃立祠祀之,并祀巡檢方允武,以元武進縣尹劉落祔、郡人陸簡《記》。弘治十年,知府曾望宏移置府學前惠民河南,即觀音寺廢址。正德六年,巡按御史謝琛奏登祀典,有司春秋致祭,乃移建正覺寺址,即今祠。祀文天祥、姚訔、陳照、王安節、劉師勇、胡應炎、尹玉、麻士龍、包圭、阮應得、方允武、徐道明、莫謙之、萬安、劉溶十五人。萬曆二十一年,兵備江鐸以守祠胡承恩請重葺。祠內有浩然亭,御史葉中建,邑人毛憲記。

忠節祠 在正覺寺之西。明兵部尚書陳節愍洽死事交南。嘉靖間,洽孫端甫奏請立祠本郡。兄濟春坊贊善,總修《永樂大典》,並建大儒祠於忠節祠之左隅。有司春秋二祭,基糧二畝三分二釐五毫。敕賜免科。

忠祐廟 ,俗名「西廟」,祀隋司徒陳公杲仁。公本晉陵人,大業間仕至司徒。娶於沈法興,法興有異謀,懼公未發,潛中以毒唐,武德三年也。夫人軫氏捨宅為崇勝寺,又捨東第為崇仙觀,有疏刻石廟下。後沈法興中神矢斃,郡人謂公之神,因以公忠孝、文、武、信義、謀辨八絕,請於朝,即公兵仗庫立祠祀之。垂拱元年,始創大殿。南唐保大十三年,吳越兵至,柴克宏進禦之,夢公有「陰兵助汝」之語。及戰,風雨晦暝,有黑牛突行陣間,克宏俘馘甚眾。以功封烈帝。夫人軫氏,武烈后張氏,贊幽夫人沈氏,為沈明后。宋宣和年間,賊寇。猖,郡守魏憲率邦人禱之,卒不犯。四年,賜額「忠祐。」建炎二年,郡守周杞大新營繕。嘉泰間,郡守趙善防請爵公二子:長坦贊惠侯,次頵協應侯。淳祐四年,又封公父季明為啟靈侯,母段氏懿德夫人,伊氏昭德夫人,長子加濟美,次子加助順。柴克宏封翼靈將軍,咸淳六年,改封福順武烈顯靈昭德王。元延祐五年,封福順武烈顯靈昭德仁惠孚祐真君,亦復修建。明洪武初,詔去封號,題木主曰「隋司徒陳公之神。」有司以五月十五日,用豕一致祭。正統十四年,敕賜《道經》一藏安奉。天順六年廟燬,惟真武殿藏經獨存。成化三年,同知謝廷桂重建正殿、門廡、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