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0 (1700-1725).djvu/2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知縣徐可達議以甎修。四十四年,知縣杜從心修葺堅固,周八百四十丈,高十七尺,三城樓五,窩鋪一,敵臺一千七百九十七垛。建東西兩城房。正東門曰「承暉門」 ,正西門曰「宣義門」 ,正南門曰「迎薰門。」 沿東數十步,小南門曰「聚奎門」 ,以如船形,故無北門。崇禎十五年,知縣劉士璟加高垛,四圍鑿池。

皇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地大震,崩塌城南一帶。

四圍垛俱墜。十三年,知縣張奇抱修復加垛如制。

海州城池 舊係土城,乃梁天監十一年始築。宋紹興二十二年,魏勝復築城濬隍,備金人。寶祐三年,李壇加築。按舊志:「東西二城,東城高二丈七尺,週圍三里,東西二門并西城。元季兵廢。明洪武二十三年,淮安衛分中前所千戶魏王等守禦,因西城故址,修築土城。永樂十六年,千戶殷軾砌以甎石,高二丈五尺,週」 圍九里一百三十步,四門東曰「鎮海」 ,西曰「通淮」 ,南曰「朐陽」 ,北曰「臨洪。」 月城二,西設水關,池深六尺。弔橋三座在東北門外。嘉靖間,知州吳必學復增拓,環以鋪舍,翼以柵門,久頹圮,沿西半如平地。署印通判范永官、李維東,知州錢騰蛟、高搖、楊本俊相繼修葺,工未就緒。隆慶壬申,知州鄭復享修築,沿西一帶,補完殘缺。萬曆壬辰,東倭報警,知州周燧將西南二門補築月城,仍週圍築敵臺九座,以便守禦。萬曆壬子,恆雨,圮城牆三之一。知州楊鳳補葺完固。天啟二年,鄒、滕妖變,震鄰逼境。知州劉夢松慮沿西一帶城卑難守,捐俸搜帑,加增各三尺,共計五百餘丈,始為完城,可垂永賴。

贛榆縣池城 ,舊土城,高二丈,壕深四尺,週圍四里一十一步。至正二十四年,平章王信修築。明洪武二年,知縣郎廷珪重修城門三座。正德六年,薊寇劉七破城。十一年,知縣馮澤增築,高二丈五尺,加雉堞,鑿池深二丈。十四年,知縣謝誥建南門、北門二樓。知府薛𨭉以榆係淮安東北藩,請於朝,用各縣廢驛錢并均「徭內加徵五分之一」 ,買甎包砌,工料未備而去。嗣後土壘日圮,樓鋪盡傾,民無固志。萬曆十五年戊子,知縣樊兆程重修,縣丞蔡應元等督工,經始于萬曆十六年正月二十二日,告成于十七年十二月。週圍長六百七十一丈,高二丈,池稱之。因舊三門,加以譙樓,南曰迎薰,北曰拱辰,西曰「瞻聖。」 東無門,亦建樓其上,額曰:「海晏。」 月城小樓二座,四隅角樓各一。三十七年,知縣徐應元于東南隅開啟秀門,尋塞。崇禎丁丑年,知縣徐維翰甃南北月城,有碑。崇禎十五年,城樓盡燬。

皇清順治初年,寇屢至,知縣穆爾謨濬池,深如前。康

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地震,城崩。九年,知縣俞廷瑞、巡檢李英督令掇拾堆補。

邳州城池 舊土城在今州治東三里。「後漢建安四年,廣陵太守陳登率兵為曹操,至下邳,呂布率兵拒之,戰敗。操引沂水灌城市,布降,城廢。迨金、宋交戰,隨修隨圮。宋紹興十二年,仍割于金。元季兵燬,萬戶懷都補築之。明洪武十三年,立衛指揮王恆守禦邳州,因舊城垣添築包磚,高二丈九尺,週圍五里三十步,雉」 堞一千五百三十六,角樓四,鋪三十。城門三:北曰鎮北,西曰通沂,南曰望淮,各有樓,環以子城。周鑿池,闊二丈,深八尺,弔橋三。正德七年,流賊猖獗,知州周尚化以正西、正南阻沂、泗,可守,乃增築西、北、東、南二隅。城上建三樓:南曰皇華,東南曰永康,西北曰「金勝。」 賊平,年久傾頹。嘉靖十五年,知州陳柏重加修築完固,近淪于水。知州黃日煥建議另築,尚未果行。至

皇清康熙七年,地震,河水泛溢,決堤而入,全城盡壞。

自此積為巨浸,水不復出,民不復入矣。己巳春,建州城于艾山。艾山之前為小山,山下為城,城廣五里十三步,高二丈八尺。城隍下廣七尺,上廣一丈八尺,外砌以甎為門者四:東曰「先春」 ,西曰「迎爽」 ,南曰「來薰」 ,北曰「拱極。」 門各有樓,丹雘巍峨,雉堞一千五百一十有一,鋪屋凡三十,因深為池,三面護以重提,其北枕山,邳人以舊城在南,呼此為「新城。」

宿遷縣城池 :宿遷自昔無城。明正德初,流賊南突,張御史命知縣鄧時中築土城,南自新溝,北至馬陵。城樓四座:南曰臨淮,北曰通泰,東曰鎮海,西曰「會洛。」 萬曆四年,河岸湮圮,門廢城頹。知縣喻文偉移文改遷縣治馬陵山,尋建土城,去舊治北二里,延袤計四里,高一丈五尺。城門四:正東曰迎熙,西曰拱秀,東南曰《登雲》。西南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