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3 (1700-1725).djvu/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故名。其西派則匯繡水。宋權邦彥有詩:「一抹冷雲遮嶺半,千重古木滿巖隈。山深林合失昏晝,路轉溪迴迷去來。」

嚴池山 在縣北百四十里。山之東,屬休寧。頂下有雙山作水口,頗平衍。山椒有水,灌田三十餘畝。四面高峰,簇簇有庵。陰雨之日,白霧隨地旋轉,咫尺不辨人面。

迴嶺山 在縣北百里。有峰高聳,又名「迴峰。」 自縣趨郡間道。

倚衡山 ,在縣北一百里,西連回嶺。

五龍山 在縣北九十里。高大巖險,盡日煙雲。天井山 ,在縣東北八十里,谷環地窈,有道院。燕嶺 在縣東北九十里。

雞冠尖 在縣北七十里。段莘

霞坑尖 在縣北七十五里段莘源內山勢高聳,峻不可躋。

圓鏡山 在縣北七十里慶源山頂連峰插天,山半頓起華蓋,其圓如鏡。山麓有屏,曰「高蒼垓。」 南有石筍突兀溪濱,如圭如璧,里人呼為「跽石。」 杉樹尖 ,在縣北七十里慶源山頂勢最高。上有龍巖,禱雨多驗。峰頂直望蚺城,遠近諸村,歷歷如數。

朗山 在縣東北八十里,又名「郎山。」 元末汪同曾建書院於其上。西連迴嶺,趨郡捷徑,上有龍井庵。

斜山 ,在縣東北八十里,周數十里。

龍尾山 在縣東百里。高二百仞,周三十里。山石瑩潔,有羅紋,為硯質比端溪,故又名「羅紋山」 ,又名「硯山。」

大湫山 在縣北五十里,有茶庵,詹存茂建。小湫山 去縣三十里,有來蘇庵,詹程建。五珠山 在縣東,長徑高二百餘仞。山形橫峙,凡五,起伏如貫珠,故名。

桃樹山 ,在湫溪,去縣四十里。

煙樓峰 在汪口東。晴霽時遠視山川可百里。昔宋岳飛於上流中平鎮,以此峰頂遙望,敵人往來,旌旗舉煙相示,故名。

玉屏山 在汪口村。東西南北有四屏,又云「書案」 ,又云「掛榜山。」

古坑鳳山 去縣四十里。中多勝景,有名賢詩。諸潭山 ,在縣北十九都梅田。上有龍池、龍巖、石房、石筍。原《唐勝蹟》。火廢,邑人胡景儒重建,庵其上。

塔嶺 在縣東百十五里。高八十仞,周九里,又名德勝嶺,為休、婺界水分饒、浙,上有「江東正脈」 坊五嶺,此其一也。

扶車嶺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休界龍脈正脊。羊鬥嶺 在縣東一百五里,高百仞,周二十里。對鏡嶺 在縣東九十五里,有石澗,其聲嗚咽,高百五十仞,周圍十里。

芙蓉山 在縣東八十五里。高百餘仞,周三十里。五嶺最高者,山之冢為芙蓉峰,又名「靈山。」 山椒有蓮花石、金雞石。宋初建,有碧雲庵,元南唐國師何令通棲真之所。山頂有龍湫石房,房有石筍,何仙焚化《遺指》一節,今藏其下。其陽有半月巖、五祖巖。

譚公嶺 在縣東七十五里江灣左。舊往郡,道經中平,登芙蓉,人苦其險峻。明萬曆甲辰,知縣譚昌言闢此,視芙蓉近,可十里,嶺稍平。

「三雲山 」 在大阪西坑口。山發自玉蓮展玉屏。左右起巉石萬仞,飛舞數百步。上有聖巖,儼然雲蓋里中,旱則禱雨立應。其上多珠蘭異卉。旗砂 在大阪水口,形勢如旗鋪地上。

屏鄣山 ,在縣東九十里。自芙蓉發脈,下開平壤,曰「大阪。」 汪氏世居其地,今名楊梅山。

蓮花山 在縣東一百五里。高極天際,群峰嵂崒,狀若蓮花。中有龍湫,禱雨輒應。

濟嶺山 在縣東百里。為濟溪源頭。

天堂山 在縣東百里,為大鱅東折。石門山 ,在縣東九十里。山巔有大石巖,空洞若門,故名。

坤維山 在八都濟溪西,補水口之缺。游震得捐貲堆築。

和睦山 ,在縣東北百里,石門山相連。

石耳山 在縣東南九十里,接衢界。山自粵、閩、信州來,高峻隱天,不可仞計,乃一方之祖山,餘皆其支衍。其勝蹟則有古佛、黃道仙、葉依仙、趙真仙。《奇概》則山南有逼霄峰、連雲磴、栖霞洞、積雪巖、飛昇臺、即三仙翀舉處、占年樹即五穀樹、蟠帶石、臥龍巖、八景。山北有傳聲谷、列星屏、碧蘿岡、青蓮嶠、賓日亭、轟雷峽、珠簾島、《天海濤》。《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