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3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後有「空谷,周迴數十畝」 ,李氏居焉。

六山 ,舊宋平章馬廷鸞第在下,今屬張姓,世居馬公。有玩芳亭址,《親蒔丹桂》尚存。

齊山 在縣西八十里。又有青芩洞,洞門南北相通。

梅源山 在縣西百二十里。舊名梅山。唐天寶間加「源」 字,又名翀山。山產楊梅。梁任昉為郡守,罷不采。頂上有天池,又朱湖窟,深約三十丈,廣約十餘畝,下有龍巖。里人苦旱請水,得水方雨。梅嶺 去梅山十里許,為徽、饒通衢,嶺頂有悅來亭,里人吳、李二族眾建。

黃岡寨山 在縣西七十里。黃岡,古傳明初有程都五、都六者保障地方,結寨於上,歿為神。里人立廟於山下,有禱多應。山上有石槽、石臼等物。

佛臺山 ,在縣西七十里汾水。

柑子山 在縣西六十里。舊時縣無柑子,惟此山產,故名。今「橙子嶺」 ,疑即此山。

詹源嶺山 :在縣西七十里。

珍珠池山 在縣西七十五里。頂上平曠,有田二十畝。舊名「金珠池。」

巨門山 在縣西八十里。山勢盤踞,迫臨環溪。五龍尖山 在縣西九十里許。村聳秀特甚,雄奠一方。山麓產紫芝異草。

巽山 在縣西南七十里,山巔有十佛庵。石壁山 去縣七十里,太白高百仞。

印墩 在甲路。石浮水面若印,里稱「印墩。」 浮虹、楓樹尖 ,去縣八十里。

蒼山 去縣九十里,臨溪,非舟不渡。戴晉兄弟構三友亭於此,命曰《蒼山小隱》。

大連山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高四百仞,周九十里。昔人避難,多保聚此中,與休邑接界。聖和山 ,去縣九十五里,在長溪。

巴塘嶺 ,去縣五十里,在賦春。

風爐嶺 去縣八十里。嶺上多峭石,中有池塘,并田數畝。

三靈山 ,在縣西九十里。晉時有三道人修煉於此,故名。

石老山 去縣六十里。奇石壯觀,高十仞,周圍二十里。有三峰聳秀,有文筆插天頂上,廣數百畝。有吳王墓,有龍潭,禱雨輒應。有長老寺,環圍村落,北有樓下、吳村,西有石嶺、方五、馬方,東南有西坑、張村,石下所產多苧棗柿。

古城山 去縣六十里,即石老山。東派形如城,外峻中平,出口處僅丈許。宋岳武穆屯兵其中。筍嶺 去縣八十里,屬山頭。

盤山 ,在縣西八十里。

禾峰 去縣七十里,屬許村。崇聳秀麗,文墨之士往往登眺,吟嘯其上。

崌山 在縣西。周迴綿徑數十里,接樂平界,層巒古木,景物出奇。五代吳順義中,有僧來自五臺,入山趺坐,鄉人築室居之。宋張敦頤、許月卿、元程文相繼讀書於此,有《崌移》文連「近有仙女巖,最高峻,金鐘巖水清如鏡」,

大原山 去縣八十里,在許村溪頭。頂上有龍潭石屋,山腰有禪宇,里人許天球題詠其上。曹山 :在縣南一百里曹村。

澆嶺 ,在縣西一百里,接浮梁縣界。

濬源山 在縣西一百十里,西南連浮梁、樂平界,又名「鳳游山。」 高三百一十仞,列如屏障,蜿蜒曠奧,濬源之水出焉。頂建靜隱寺,有開山王崇二祖師。

大安洞 在縣西鳳游山畔。石屋寬平,有石鐘、石鼓、石筍、石柳。有通天巖,深數十仞,龍居之,禱雨輒應。

吳源山 在縣西百二十里周坑連樂平界。三子山 在縣西三十九都三溪里許村平闊如展席橫几,舊名牛丘山。元許原思、汪伯會、許仲鵬讀書其上,故名曰「三子。」

烏峰巖 在縣南二十里高安市北寨山下。石龍洞 在縣西北七里石龍山東北。高一丈二尺,廣五丈,可容數十人。

蒼龍洞 ,在縣北十五里。

靈巖三洞 。考戴黃門《游洞記》,「實四洞,在縣西北百二十里,脈連大鄣,中有洞靈觀即通元觀。觀東北曰慶雲洞,巖竇皆五色,兩巖瀑流,上有真人鸞鶴雲霞之像。洞口有仙柏,根盤石上,倒垂而下,不沾雨露,枝葉扶疏。洞內有石室蓮臺之勝,愬流秉燭,入行可四五十步,則芝田靈草羅列左右。西曰蓮花洞,八百步有」 石室,廣十丈,石像高丈八尺,旁有羽蓋、旛節、獅子樽罍、還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