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3 (1700-1725).djvu/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七百八十九卷目錄

 徽州府部彙考三

  徽州府山川考三

  徽州府城池考

  徽州府關梁考一

職方典第七百八十九卷

徽州府部彙考三    通志縣志合載

徽州府山川考三

祁門縣

祁山 ,在縣西北一里。三面石壁,上有棲真巖,旁有泉,甘而洌,冬夏不涸。

西峰山 在縣西北二十里。上有銅鼎鐵笛,勝跡甚多。宋顧士龍詩:「三十六溪清淺水,二十四重高下山。」

道人山 在縣北二十里。山半有巖,巖前有石。不老山 在縣北三十五里,多方竹,昔有彭公修煉其巔,能役鬼神。有金液池、丹泉亭、彭公池。石。新婦山 在縣北三十里,有石峰三,類人形。每霽色相映,如綵服靘妝,故名。

歷山 在縣西八十里,抵石埭縣界。山極高峻,巔有池,池有石馬。

主簿山 ,在縣西六十里。《方輿記》云:「昔黟有主簿隱居山中,故名。」

新安山 ,在縣西北十里。秀奇敻異眾山,郡名「新安」 ,取此。

赤嶺 在縣西一百里。嶺下有溪。《祥符經》云:「昔人為梁取魚,魚不得下,遂夜飛越嶺而去。人復張網於嶺上,其飛不過者化為石,其色赤。」 《吳都賦》云:「文鰩夜飛而觸綸。」 蓋此類也。

武陵嶺 在縣西四十里,始極險峻。唐縣令路旻鑿為盤道,至今便之。

閶門溪 在縣南三十里。眾水所注。有兩巨石,對峙如門,故名。其灘流常覆舟。唐縣令路旻開斗門以平其險,人呼「路公溪。」 後令相繼疏導,今為安流。

北港 :有大、小北港,咸利灌溉。

黟縣

《石盂山 》高五百仞,延袤三十里,為碧山屏障,多積雪。

《碧山 》高百仞,為黟之主山李白常棲此。東山 高數百仞。

章山 浙之源

石燕洞 ,可容百餘人。

石門山  、靄峰   、墨嶺。

《潯陽臺 》,李白垂釣處。

《漁亭山 》高二百五十仞,周三十里。

《復山 》一名「復岩」 ,一名「傅岩」 ,高二百六十仞,周三十里。

《戰兵山 》高百仞,周十里,舊名「石鼓山。」

《黃堆山 》高十餘里,有古柏五株,大數十圍,相傳「三大聖手植」 云。

《牛泉山 》高九百五十七仞。

三姑山 :高三百三十仞,周三十里。天將雨,此山有鼓角之聲。

《林歷山 》,高三百仞,周三十里。

項游山 《南幹》之祖。

《武亭山 》高二百仞,周五十里。

《南屏山 》方整,儼若列屏。左項游右《林,歷》夾輔獨尊。

薛公泉 按城內有九井,唐少保薛稷所鑿,故名。

績溪縣

石照山 在縣東五里。有石壁立,方廣二丈,光可照物,故名。宋蘇軾詩:「陰嵓石照正新磨,鳥渡猿攀野老過。忽見塵空應笑我,年來底事白鬚多。」

龍鬚山 ,在縣東二十里。高五百仞,山頂有池,四時不竭。

大鄣山 ,在縣東六十里。秦立鄣郡,取此。唐金山 ,在縣東南九里。有泉出石穴,水極清洌,飲之可消煩止痢。

翠眉山 在縣西,兩山橫列如眉。

大會山 在縣西五十里。高聳特出,眾山環峙,陟其巔,可望宣池諸郡。

徽嶺山 「徽」 ,一作「翬」 ,在縣西北十里,西北連凜山、佛論嶺、新嶺,東連仙人嵓,抵叢山關,南接大鄣。山之陽水入於歙,山之陰水入於旌德,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