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3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改今名。有水如玉色,里人號為「白水寺。」

福田寺 在寧仁鄉。唐武德中建。明景泰中沒於水,僧宗源告移建於古城關,割田入租。湖田寺 在寧仁鄉。宋紹興中建,明嘉靖中重建。

彌勒尼寺 在寧仁鄉

高眉庵 在寧仁鄉。宋淳熙間建,元至順間燬。明以旱潦祈禱輒驗。重建。

古城院 在永豐鄉安樂里,唐太和中建。舊在杏壇潭東,宋宣和後,徙潭西。旁有杏城,極平廣,相傳昔嘗以為城,尋以土輕棄不用。

「古巖院 ,巖去郡城三十里,形如覆屋,面東南,明敞宏正,可容十餘席。漢晉以來,為修真鍊形者所居。唐有徑山大師蘊公,習靜於此。大曆中,代宗手詔徵之,因為立院。宋開寶元年,郡守隴西李公度迎達禪師住持,始增置莊田殿閣。再傳璉公,被徵入侍仁宗,眷注優渥。英宗治平三年,奉璽書遂閒歸山,而院益著,碑」 版尚存岩中靈康院 ,在永豐鄉溪上,徑通太平興國寺,五代吳天祐間建。

向杲院 在永豐鄉,梁大同元年建。

城陽寺 唐景福中建,在縣南三里,隔溪面城陽山。宋宣和中燬,僧如淨請建於長壽鄉,明嘉靖中重造。

中峰寺 在長慶鄉,明景泰中建。

中峰左寺 在長慶鄉

葉楊寺 在長慶鄉

會聖寺 在長慶鄉

惠化院 在仁愛鄉。唐乾寧中建。五代吳天祐間改天王院。先是天寶初,大食、康居五國寇安西,遣救未至,詔不空三藏祈護世天王為助。已而安西奏,「城東北二十里,雲霧晦冥中,有神,皆金甲,長丈餘,鼓角鳴振,五國奔潰。城樓現天王像,無不見者。」 乃圖以進。因敕諸道州府,於城西北隅各置天王像。此院舊在郡城北,有唐世祠部牒目為「北城護國天王院」 ,置僧七人。宋紹興間,取其廢額,復建於此。

金城院 在仁愛鄉長沙里,宋開寶二年敕建。漢洞院 在仁愛鄉富資里。漢洞,唐大中間建,宋宣和中賊退後東遷半里許,與石耳山對。黃坑院 在仁愛鄉金山里。唐太和中建。小溪院 在仁愛鄉,唐太和五年建。

白雲庵 在仁愛鄉留村。

石池寺 在袞繡鄉,宋時建。

景德寺 在袞繡鄉

慈竹尼寺 在袞繡鄉

靈山院 在平遼鄉新安里。唐天祐間敕建。報德庵 在縣西靈山。

葛塘寺 在袞繡鄉,五代天福間建,明弘治間重修。

積慶寺 在縣西五里。宋丞相程元鳳建,後有墓。

聖僧庵 在城西五里,唐武德中建。

金紫院 在縣西三十五里黃羅峰北。宋紹興間,奉敕諭葬汪叔敖子若容,因奏立院,附祠像其中。

臨塘院 在中鵠鄉,宋至道二年建。

孝義寺 在中鵠鄉

興福院 在中鵠鄉遷喬里,唐光化中建。仁義院 在中鵠鄉豐教里,有藏經樓。「宋大中祥符間建,明天啟二年重修。」

西峰院 在通德鄉隱儒里。唐至德二年建,宋紹興中改為寺。

江祈院 在孝弟鄉千秋里,五代吳順義二年建。

清泉院 在孝弟鄉玉泉里。唐大中二年建,舊號「玉泉院」 ,泉在方丈前。宋宣和後院稍遷,其泉今在蔬圃中。

祥符寺 在紫石峰下。唐開元天寶間,志滿禪師創始。《圖經》舊志失載。大中五年,刺史李敬方感白龍見,建龍堂於湯池之西。天祐二年,刺史陶雅建寺號湯院。南唐保大二年,敕為靈泉院,有碑紀事。宋大中祥符元年,敕改今名。

慈光寺 ,在朱砂峰下,舊稱朱砂庵。明嘉靖間,元陽道人舊居。萬曆丙午,普門師入黃山,元陽之徒福陽道人以庵畀師。辛亥秋,神宗賜寺額曰「慈光」 ,降敕護持。

翠微寺 在翠微峰麓。按唐中和二年,麻衣祖師包西來,振錫翠微峰下,置麻衣道場。經數百年,迭有興廢。明萬曆戊戌,洪水衝決,寺僧本是修之。乙酉,心空師重建祖師塔,在寺外寺卑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