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8 (1700-1725).djvu/5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山折西南三十餘里至此,高峰二十餘丈,周圍五里許,山勢幽邃,世傳有龍居其下,故名。打鼓山 ,在城北一百四十里懷仁鄉。自龍窟山分支起伏西南而來,約十五里,高聳尖峰十餘丈,盤旋二里許。

馬頭山 :離城一百九十里,永福鄉。水口。蓮花尖 ,在城西北一百九十里永福鄉。「《高萬仞,郡龍》之祖。」

紫城山 在城東一百九十里千秋鄉。自淡竹嶺發脈而來,南折而東,盤旋十餘里,高百餘仞。交椅山 在城東北一百九十里千秋鄉。自黃源嶺發脈分支西南三十餘里突起圓峰,高可十餘仞,綿亙數里,狀如交椅,故名。

黃小公山 :在千秋鄉。自淡竹嶺分脈西南而來,縈紆十餘里,高可四、五仞。

觀山 在城北六十里松蓋鄉。自小木嶺分支而南,高十餘仞,橫亙二十里,舊有列子觀,故名。鐵籃山 在城東北一百四十里松蓋鄉。相傳列子攜鐵籃採藥於此,故名。

鄱陽山 在城西北一百一十五里鄱陽湖中。初名「力士山」 ,唐改今名。

逍遙山 在城北一百五十里松蓋鄉。自鷹巢分支折西南而來,至此特起層巒,高四十餘仞,盤根七八里。東一支為南山,西一支為集雲山,南而曲島、八稜諸山,皆由此發脈。

神峰山 :在城東一百八十里,自鷹巢發脈,由西折東數里突起平岡,盤紆五、六里。

雞足山 :在城東北一百五十里松蓋鄉。自逍遙山發脈,延亙二十餘里,突起三股,狀類雞足。浮洲山 在里仁鄉,自鷹巢山發脈,盤旋數里,高十餘仞。

雞籠山 :在里仁鄉。自鷹巢山發脈,盤旋數里,高十餘仞。

龍塘山 在城東北一百六十里里仁鄉。自鷹巢山發脈,東行折南,突聳高峰二十餘丈,盤紆五六里。

萬斛山 在城東北一百七十里里仁鄉。自月山發脈,逶迤起伏,行五十里而盡於此,盤亙百里,高三十餘仞,東界樂平,西連鄱陽,北接浮梁。一名「禮城山。」

簸箕山 在里仁鄉。自月山分支折北而來,盤亙四十里,高三十丈,有雲氣聚焉。

白土嶺 在里仁鄉。自月山分支而南,頓起為嶺,高十餘仞。

雙鍾山 在和北鄉,自逍遙山發脈至此,突起高峰二十餘仞,根盤十餘里。

巍石山 在和北鄉,又名獅子山,高十丈,山頂趾皆石,巉巖峭壁,下臨溪流。按《明一統志》下有「龍居寺。」

金城山 :在城東一百二十里,和北鄉。

郭璞山 在和南鄉。自萬斛山發脈而來,盤據五十里,峰巒峻拔,晴雲如練。東抵樂平靜理鄉,為諸山之冠,相傳郭璞寓此,一名「鄡陽山。」 瞻坡山 在城東九十里和南鄉。

太陽山 在和南鄉。自郭璞山迢遞而來,卸為平原,約二十餘里,至溪流而止。

雷岡 在和南鄉。自逍遙山發脈南來,起兩高峰,東曰「大雷岡」 ,雷義所居,西曰「小雷岡」 ,雷煥所居。根盤六七里。

集雲山 在和南鄉。自曲島山發脈,南行三十餘里,突起高峰約十許尋,常有雲氣護之,故名。觀音山 在和南鄉。自曲島山發脈,盤亙二里,舊有觀音堂,故名。

白鹿岡 在新興鄉,舊為馬驛要路。唐永徽中,張蒙逐白鹿於此,故名。

佛山 在新興鄉

寅吉峰 在新興鄉。自郭璞山發脈分支,高聳百仞,根盤二十餘里。以其在府治之東寅方,故名。

龍舌嘴 在新興鄉郭璞山發脈由西南行五十餘里起為平岡,可四五丈,根盤二十餘里,狀如龍舌,故名。

牛頭嶺 在新興鄉城東六十里。自郭璞山分脈至此,重峰列秀,環遶十餘里,狀如牛首,故名。城山 在城南九十里文北鄉。自郭璞山發脈,西南而來,山勢延亙十餘里,聯絡如城,故名。表恩山 在城南四十里立德鄉。濱彭蠡。相傳宋有徐旭者居此,獻龍馬,封池州太守,故名。按《明一統志》,每春水漲,則山在湖中。

強山 :在城西南六十里立德鄉,自長山發脈,斷續起伏,度棠陰水,特起兩山鄱湖濱,高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