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2 (1700-1725).djvu/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衝成潭難修,乃取郭陂之利,四陂約共灌田四頃,下流注於蒙安下均陂橋,

白竹塘 在臺石山。方廣七畝,中有泉,兼受臺石山水灌田,至稈堆約五頃,入吳陂。

合塘 方廣二畝五分,有泉孔,兼納嶺塘山水,灌田二十八畝,流遶虎帶山入均陂。

邢家塘 方廣四畝,有細泉,受兩邊山水,灌田可五十畝,流出地名「唐家田。」

壋下坑泉 在本處,窟約四分,水湧出,從社山下車蕩口,歷邊壟山出江,蔭田三百畝。

均陂 在蒙安上團,土名「夏家坊」 ,源出米山,歷吳陂來,灌田二十一頃,下流出兩江口。

斜陂 在熊家坊,接蒙山之水,年遠久不修築矣。

天岡塘 在泥坑口。方廣五畝,四周受浪山水,灌田四頃五十畝。

義塘 在密村,土名「利坑口」 ,方廣十二畝,源自梧桐坑來,灌田二頃。

楊林塘 土名「袁坑」 ,計二口,方廣一十六畝,上接小塘水流出塘下,灌密村田四頃九十畝。楊古灣泉 從江岸下出,岸高不能灌溉,於民無益,又號大廢泉,然春夏不竭,合蒙末至斜口入蜀江。

舟陂 今廢

高家陂  、斜口陂  、王家陂。

沈家陂 以上俱廢

江家陂 今廢

黃家陂 以上陂車七座,臨蜀江。《舊志》載,溉田共二十餘頃,存者王家、高家二陂,餘俱廢。朱公陂 ,上蔡團為界。

白茆陂 在裡陂上。以上二陂受蒙末之水,今俱廢。

裡陂 接茅陂,受蒙末之二流,水勢衝激,難成易壞。下有巉石,陂成灌至黃村,遶河南岸,出勞松山湖橋。舊《志》謂「蔭田四十五頃」 ,蓋利之最溥者。

柏樹陂 上距裡陂半里許。以裡陂廢,故得承其水而利之。

羊牯腦陂 在柏樹陂之下。以沙洲塞北,上流水狹緊難修,然沙洲亦為墾而自利也。下即斜口橋。

澤湖 舊《志》云:湖在縣南七里,方廣五畝,有灌溉之澤,故名。今攷之,已失其故處。

楊塘 ,在龜山下。方廣三畝,灌田三頃。水出白茆陂。

山源塘 在浪山下坑中。方廣三畝,灌田二頃。曾家圳 受裡陂水,直遶轉河南岸出山湖。今陂廢而圳亦為人所侵者甚多。蓋縣南附郭之利。惜裡陂廢缺,易崩而虛此圳也。

後坑山背泉 :在戴家山後,有孔,流成溝,至窯前,蔭田五十畝。

《雷西窩》塘 有小泉,方廣五分,其水可蔭田十畝。

斜口渡 以其渡在斜口水入蜀江之處,故名。普潤泉 在縣西十五里章岡。自石洞流出,莫窮其源,灌田數百頃,土人又呼為「貫珠泉。」 神腦泉 出忠義下潮坑,自鴉磯石流出,內有龍潭,深不可測,水冷如冰,與普潤相通。

鴉磯石泉 :在神腦泉之上,潮坑之下水集處,團民今買旁田開濬之。《古志》不載,今因歲旱,攷水利入之。

大泉窟 隔普潤山之北,源小,亦可灌田。知縣陸時雍因勘旱災經此,令里老報入之。

白家湖塘 塘方廣二十餘畝,在西關口,旁皆河南北岸田,蔭田二頃。

渚瀠塘 方廣一畝六分,坐落忠義下團聚山蔭田內,黃村喻姓者得買八分,餘皆忠義下熊家管業。

《菴前壋 》在亭口,《易湖陂 》在堆上。

石陂 在沿塘

七步陂 在黃土岸,接三陂相連,水出蒙安下密村小水經董家橋,修築之工省,易,蔭田可三頃餘。

石陂 土名「下林」 ,其水由洞中流出,成一小溪,灌田數頃,至勞松下團入蜀江。洞口俱河南岸潘姓田,其陂即潘佃修築。

淋陂 土名石埠頭,發源忠義下團潮坑,水合黃村普潤泉,由下林石洞流出,灌田八頃。龍王洞 洞在茅岡,與全安下唐良團貴溪嶺相連。《古志》云:「有泉流出,早晚黃濁,與潮候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