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4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路數里,至平處,有妙智寺。群山迴繞,內有田六十畝。溪水環流,有橋曰「聖安」 ,因以名。溪水分兩處瀉下,前有方池,古木森蔚。

小隱山 在縣北一里三十步,縣治主山也。《一統志》云:為縣治鎮山即此。故不甚峻且奧,而地脈隱隆,孕奇胎秀,青厓翠發,遙同黛抹云。樟岩山 在縣北五里。高出眾峰,岩有大樟,故名。又曰橫山岩背為舒姑坪,南為獅子岩。岩石奇峭,四顧皆虛,壁立峻絕,蔚蔚蒙蒙,雲氣若出其下,世傳赤松子煉丹之所。石岩中有龍西北穴中久晴起霧,乃雨候也。

白龍山 在縣北二十里,地屬開化村。山勢如屏,與姥岑相連,旁有小沼。故老云:「嘗有白蛇往來,樵者見蛇吐珠,捕而烹之,舉家皆斃。珠歸,里人楊氏有羽衣至其家,語及珠,求見而懷之,人忽不見,故以為名。」

姥岑山 在縣北二十五里白昇村。一名「天姥峰。」 右石岩覆空如大廈,上有沼,赤萍生其中,映水如濯錦。下有廟為姥岑廟,歲旱禱之則雨。西巖山 在縣北三十里,岩下洞口有沼,與江潮應。

靈峰山 在縣東南四十里。高出眾峰,絕頂平衍,有田數畝,源泉不竭。世傳昔有宣氏兄弟三人耕山得泗州石佛,結庵奉之,至今尚存。歲旱禱雨即應,因號「靈峰。」

剡望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其山如仙人坐狀,從剡溪入。峰巒迴合,林樹蓊鬱。下有泉池,可溉田。

鹿山 在縣西南五里。東臨大江,俯瞰如縈帶。西則傍靈岩山,其形如鹿,因名。世傳嘗有群龍居此,旱潦頗為民患,因靈悟大師講經乃息。又名「降龍山。」

雙髻山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雙峰並聳,其狀如髻。

胡洑山 ,在縣西南五十里。高三百丈,廣一百三十五里。上有石樓、石城、石佛。侯景之亂,里人李南峰率鄉鄰避此保固,全活萬計。父老傳石佛嘗見夢於章聖皇帝,朝廷因遣使致水旱之禱。

錦明山 ,在縣西南五十里善政村。高二百餘丈,週迴二里,臨錦溪,石壁清峭,水光曜映,明若錦繡,因以名之。

申屠山 在縣西南五十餘里,高三百丈,世傳申屠氏結廬居此,因名。《野史》云:禪月大師貫休以詩見吳越王曰:「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萬山得得來。」 王悅之,館於羅隱舍。隱恨識之晚,復以詩遺王,有「寶劍霜寒十四州」 之句。王語之曰:「詩則美矣,若能改作四十州,當得相見。」 師喟然曰:「州不可添,詩亦不可改。孤雲野鶴,何天不可飛耶。」 遂杖錫去居此山。

鎖石山 在縣西北一里許。土岡石麓,橫於眾峰之前。其形平而長,有類乎鎖。上有泉。孤亭,俯望城郭,參差如繪。當秋風隕籜時,丹楓黃葉更為凄絕。

泉山 在江陰村,去縣二十里。山嘴一石,嵯峨如角,下有泉源。歲旱禱之,則泉溢出。世傳昔有三僊至山,曰犀牛落水形。里人立祠,三僊像在焉。

草鞋嶺 在惠愛村,去縣三十里,通新城縣。「桐嶺 」 在縣北三十五里開化村,通餘杭縣。宋都鳳凰山發脈於天目桐嶺,為過峽處,嶺南支龍,環抱開化里,人文為一郡之盛。

青草嶺 在善政村,去縣五十里,通桐廬縣。金沙嶺 在棲鶴村,去縣九十里,通浦江縣。舒姑坪 在縣北五里樟巖山後。昔舒氏二女得道于此,或曰思姑坪,以婦思姑而名也。坪高五里許,危巒插天,行者艱于登陟。褰裳攀磴而上,俯視大江,細如一線。春時邑人多來禮佛。富春江 按縣志,在縣南。《郡縣釋名》云:「即浙江之」 上流,邑以江名。按《水經》:「漸江出三天子都。」 漸江者,浙江也。《續文獻通考》曰:「源出歙縣玉山,過建德,合婺溪,自桐廬入錢塘。在本縣則為富春江。」 桑欽云:「浙江之源,西自嚴灘,東通海道。」 按:富春江在漢故屬富春,孫吳析富春為桐廬,在嚴灘之東,浙江之上流。

陽陂湖 在臨湖村。週迴六十里,溉田萬餘畝。《唐地理志》云:「萬歲登封元年,縣令李濬築堤,貞元七年,令尹鄭早增修。」 至洪武二十六年,令盧仁丈量湖面,計六百三十五畝,則民地科稅。按《明一統志》:唐貞觀間,縣令郝其開湖,並造水閘。小謝湖 在縣南二十里大江之陰,溉田二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