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4 (1700-1725).djvu/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餘畝

慶春河 縣東門內。自觀山達後河,西通莧浦,東會大江,即古縣濠,今湮塞。康熙元年,知縣朱永盛開濬東門一帶。

步溪 在縣西三十里。發源貝山湖,南入浙江。錦溪 ,在縣南五十里,舊名「善政溪。」 其水澄清滉漾,遇風清月明,波紋若錦,故名。

源溪 在縣東南二十里大江之陰,靈巖寺前。源深流衍,溉田數頃。

安吳川 在縣東南一十里,洄漩入江。舊《志》云:「吳之平陽也。」

龜川 在縣東觀山前。《舊志》:孫權時,永康樵人入山得大龜,名元緒,將獻之,夜泊舟於越石里桑木下。中夜聞木呼曰:「勞乎元緒,奚事乃爾?」 龜曰:「游不擇時,為人拘繫。」 木曰:「『將就烹也』。龜曰:『雖盡南山之木,不能爛我』。」 木曰:「諸葛元遜,博物士也。彼至則禍必及我。」 王。既得龜,烹之,積薪萬束,竟莫能爛。元遜曰:「宜用老桑木煮」 之。樵人因言越石所聞之語。「王伐桑木煮之立爛。」

王洲 在縣南五十里。其地宜橘,今洋漲是也。孫洲 ,在縣西南四十二里瓜橋村,周二十三里。《太平寰宇記》載《吳錄》云:「浙江經富陽,中有沙漲,吳武烈常為郡吏趨府,鄉人餞之沙上父老曰:『此沙狹而長,君當為長沙太守』。」 後果如其言,且從長沙舉兵,為吳世祖。後人遂名孫洲。又《吳興地理志》云:「西南八十里有洲,孫氏」 數百家居之。

桐洲 在縣西南五十里看潮村,有石瀨,世傳為子陵垂釣處。《臨安舊志》云:「桐江水東注,過孝子許彧故廬。」

莧浦 在縣西一里,闊六十步,東入浙江,一名關浦。俗謂「關」 為「莧」 ,即今恩波橋浦也。

楊橫《自己》浦 在春明里。其水無源,隨潮汐盈涸,不通舟楫。

蛇浦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普惠寺前。有溪入江。相傳昔有巨蛇出此,其地遂曲為浦。蛇沿山而下,其徑尚存,世稱為「蛇路灣浦。」 為龍溪。杜家浦 在望仙村。溉田三百畝。元時淤塞。明永樂九年,縣令王必寧修闢之。

新浦 在縣南五里。東西通江,舟楫來往。剡浦 在縣西南四十里慶護村。源出龍門,其流深廣,巨舟可入。

東梓浦 在縣西南五十一里。東入浙江,舊名「青草浦」 ,宋更此名。

放生池 舊在縣東丹霞觀。宋高宗紹興十八年,詔郡縣各置放生池一所。二十年,令孫徹建。「一時水族徜徉,吹蒲唼藻,足稱濠梁之樂國,觀者忘機。」 宋縣尉韓彥端為之記。

湖洑水 在縣西南九十里。《地理志》云:「湖洑水中有蜮,含沙射人,每遇夏秋,人不敢涉。」

私水 ,在縣西北。源自天目山來,默貫一百六十里,發於開化村靈泉,合流莧浦。

五泄 在縣東南八十里樓鶴村。上有泉水,自紫閬發源,順流數里,溉田百畝,下匯為溪,兩山夾之,壁立二百餘丈,溪流噴注,飛沫如雪,沿歷五級,下注溪壑,故名,俗呼小鴈蕩。上三泄地屬富陽,下二泄地屬諸暨。王十朋《會稽三賦》所稱「五泄爭奇於鴈宕」 者此也。按:泄或作洩。《水經注》:浙江又東經諸暨縣,與洩溪合,凡有三洩,洩懸三十餘丈,廣十丈,中二洩不可得至,登山遠望,乃得見之。下洩懸百餘丈,水勢高急,聲震水外,上洩懸二百餘丈,望若雲垂,土人號為洩也。梅梁潭 在縣東田疇間,水與潮消長,旁有山。唐咸通中,會稽建禹廟,嘗伐梅樹為梁。一夕風雨晦冥,梁忽不見。數日風雨又作,梁復在焉。視之赤萍滿腹。遂謂此梁為梅潭之龍,因以銅索纜之。嘉泰中,禱雨輒應。

缽盂潭 在縣南四十里慶善村龍門山。有瀑布注為潭,深窅莫測,又名龍潭。歲旱禱之即應。卓錫泉 在縣西二十里祥風村。萬齡山。石井 在縣南大源村。元時開甃,其水暗通江陰泉,潭冬夏不竭。

義井 在馴雉村。泉甘寒。舊屬居民有力者圖為己便,邑人何景明捐貲贖之。

餘杭縣

安樂山 在縣東三里。按《縣志》:高一百五十丈,周五里。《嘉靖志》曰:「吳越錢氏之子,築庵養病,遂安,故名。」 今遺塔現存。《萬曆志》曰:「邑人董欽加增。」 其下則桃源山。

桃源山 在安樂山之麓,高二十丈,旁有水源,流入官河。其地舊植桃花,開如錦繡,故名。《唐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