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6 (1700-1725).djvu/8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記於無學禪師云:「逢道即止。」 訥至此山,名符師記誅茅安缽山,故多虎,虎依訥臥三宿無傷。父老因結庵事之,稱伏虎禪師。建大殿,開叢林,頂有浮圖,為郡之文峰。

鮑家山 在縣南九里

車蓋山 :在城南七里。

金蓋山 在縣南十五里。晉太守何楷居此讀書,因即其址為何山嶺。

衡山 ,在縣南十八里,一名「橫山。」 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吳,克鳩茲,至於衡山,即此。

錢山 ,在縣南十四里。從衡山北出,為錢山。東橫山 ,在縣南十六里。

葛仙山 在縣南五十里。晉葛洪煉丹處,有丹竈、搗藥臼。《圖志》:「葛洪煉丹處,天下十有三,烏程居其一。」

費家山 在縣南三十六里。

菁山 ,在縣南四十里。

平峰山 :在縣南三十二里。

吳疁山 在縣西南六十六里。石頭山 ,在縣南三十八里。

白虎山 在縣南四十五里。

黃蘗山 ,在縣南三十五里。

市山 在縣南四十五里。

南陽山 ,在縣南四十里。

羅山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與剎山相望,尖聳如羅剎兩角,故名。

剎山 ,在縣西南三十里。嶺上有剎山關,西即趙村。

舌頭山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

吳幹山 在縣西南三十里。

青山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

太平山 ,在縣西南五十里。

響山 在縣西南六十二里。

康山 ,在縣西十一里。

馬鞍山 在縣西南七十里。

銅山 ,在縣西南九十五里。一名「銅峴山。」 吳採鄣山之銅於此山之西。

莫干山 ,在縣西南一百五十里。舊有鑄劍池、磨劍石,相傳吳王鑄劍之所。

栖賢山 在縣西二十二里。舊傳管敬仲曾栖此。

西塞山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

杼山 ,在縣西南三十里。夏后杼南巡稅此,下有夏王村。

夾山 在縣西南九里,又俗名「雞籠山。」

蕭山 ,在縣西南十里。

徐山 在縣西南十三里。

敷山 ,在縣西南二十里。

石城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

烏菱山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

法華山 ,在縣西北十八里。

瓜山 ,在縣西三十二里。

金斗山 ,在縣西南三十里。梁武帝先建妙喜寺於此,唐貞觀六年移於杼山。

目山 ,在縣西三十五里。

白鶴山 ,在縣西北二十六里。

亭子山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西陵山 ,在縣北三十一里。吳太子和葬此,子皓即祚,尊文皇帝陵曰「明陵。」

仁王山 ,在縣西北九里。一名鳳凰山。秦始皇以鳥「山出天子」 之謠,鑿其頸為河,其首名糲,山中築橋接之。

玲瓏山 :即弁山。一支。多花石。

弁山 ,在縣北十八里,一名「卞山」 ,其高六千尺,其廣百里。

壟山 在縣北五里

毘山 在縣東五里大溪上。突然獨峙,與城相毘而近,故名。

湯山 在縣東十里

冥四山 在縣東十七里冥四圩,俗因名之。又名「篠山。」

蜀山 ,在縣東七里。徐賁居此。

西余山 又名「晟山」 ,在縣東十八里。

孺山 在縣東十八里

昇山 ,在縣東二十一里。一名烏山。《舊編》云:古烏巾氏所居,一名歐餘山。晉王羲之嘗與賓從昇此山,曰:「百年之後,誰知王逸少與諸卿至此乎?」 因名昇山。

別鮮山 ,在縣東十三里。《爾雅》云:「小山別,大山曰鮮。」 郭璞註云:「不相聯也。」

浮玉山 在碧浪湖中,相對峴山,與歸安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