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8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治平道院 在府東南三里,元大德四年建。雷殿 ,在臥龍山上,府城隍廟東。

元帝殿 ,舊在蓬萊閣下,後移建臥龍山上,崇善王祠前。

天章寺 在蘭渚山,今蘭亭曲水在其側。舊有右軍畫像及書堂。宋至道二年,仁宗降御書「天章之寺」 四字。

天衣寺 在法華山前,有十峰雙澗。晉義熙十三年,置法華寺。至梁,惠舉禪師隱于此山,武帝徵之不至。昭明太子遺以金縷木蘭袈裟,遂以「天衣」 名寺。明洪武中再建,嘉靖中重修。

法雲寺 ,在府城西北八里,本名「王舍城寺」 ,久廢。吳越時有大校巡警,見其地有光景,乃復興葺。

本覺寺 ,在梅山,後唐清泰三年建,初號「靜明寺。」

融光寺 在府城西三十里。舊傳「柯亭」 即其地也。宋時接待院。明正統十二年,賜今額,俗呼「柯橋寺。」

柯山寺 在柯山下

臨江寺 在牛頭山,一名「牛峰寺。」 後晉天福中建。

安昌寺 在清風鄉

福安寺 ,在塗山東麓,地名「西余」 ,後唐長興元年建。

上方寺 在上方山後,晉天福二年建。

花徑寺 在花徑山,元天曆中建。

大慶尼寺 在府城南三里。晉永康元年,有諸葛姥日投錢井中,一日錢溢井外,遂置靈寶寺。唐會昌中毀廢,大中間復建。

渡船庵 在南堰門外。有二渡船。

龍南庵 在龜山南,遼山東。明嘉靖中創,俗呼「新庵。」

龍潭庵 在秦望山北,俗呼「龍王堂。」 有龍潭,禱雨輒應。

善濟庵 在雷門鄉,當山陰、蕭山之衝,明時建。石佛妙相寺 在府城東五里。唐太和九年建,號「南崇寺。」 會昌廢。後晉天福間,寺前水中得石佛,重建。宋治平三年,賜今額。

大禹寺 在禹陵之左,梁大同十一年建。靈峰寺 ,在府城東南二十二里。宋開寶九年建,初號「三峰院」 ,治平元年賜今額。

雲門寺 在雲門山,唐會昌中廢,明天啟二年,於舊址重建。

雲門孝廣寺 ,在雲門山,晉義熙三年建。雍熙院 ,在雲門寺南一里十步。宋開寶五年廣之為大乘永興禪院。雍熙二年改賜今額。顯聖院 ,周顯德二年於拯迷寺石壁峰前建,號「看經院。」 宋乾德六年賜號「雲門寺」 ,至道二年改今額。

壽聖院 後晉天福六年建,初名上庵。宋熙寧三年,賜「壽聖」 額。隆興元年改「廣福。」 今廢。

普濟寺 在府城東四十里。宋乾德元年建,即晉鴻明禪師誦經之地。何克累詣聽經,故又號「何山院。」 今廢。

明覺寺 ,在刺涪山,唐開元十八年建,會昌中廢,後晉天福八年復建。

泰寧寺 在府城東南四十里。後周時建。宋陸佃請為功德院,賜名「證慈」 ,米芾書額。外築亭曰「慶顯。」 紹興初,以其地為昭慈孟太后攢宮,遷寺于山南二里白鹿峰下,賜名「泰寧」 ,而徙「證慈」 額於曹娥鎮。其後宋六陵皆在此。明永樂中災,正統中重建。

東山壽寧寺 在府城東二十五里,宋宣和五年建。

寶山證慈寺 在曹娥鎮。

稱心資德寺 在稱山下。梁大同三年建,唐會昌中廢,大中五年重建,寺前有馬跑井。《嘉泰志》云:「稱心在唐為名山,與雲門、天衣埒。」 宋考功之問守會稽時,有遊稱心寺詩。考功詩名冠冕一代,李適以為自康樂以後,殆為絕唱。此詩尤高絕,信乎其似康樂也。又有唐律二篇,見集中。雲門、天衣,至今遊會稽山水者必至焉。惟稱「心在海隅」 ,獨以僻遠,寺又蕪茀,故詩人騷客有終不一到者,名亦晦而不彰,豈獨人材有不遇哉!白塔寺 在白塔山。

天華寺 在府城東六十里。周廣順三年建,亦號「無礙浴院。」

福慶寺 ,在府城東南七十里,晉將軍何充宅也。世傳充常設大會,有一僧形容甚醜,齋畢擲缽騰空而去,且曰:「此當為寺,號靈嘉。」 充遂捨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