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8 (1700-1725).djvu/7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小門四:東南水陡,西南廣濟,東北躍龍,西北利濟。計費折里甲役銀九千四百二十兩。其通越門逼近溪橋,難造月城,令吳謙建永清門以衛之。萬曆甲午,南門為溪水衝激,日將就圮,推官劉啟元署邑篆,欲收山川靈秀,萃於黌序,移南門於學宮之前,從丁向名其門曰「環碧」 ,扁其樓曰「三台道脈。」 王士性為《記》。明季于城之四隅樹立望臺四座,以備守禦。臺久毀壞。

皇清辛酉,南城樓復圮,令胡萬寧重修。《形家》謂「南屬。」

離火樓不宜高建平屋,以像書笥。餘堵堞俱加增葺,高堅如故。

仙居縣城池 ,舊治在西郭演武場北,址猶有巋然者。今治為晉令羊欣遷,然延袤僅六百餘步。至唐上元二年,始築樂安城,惟東、西、南三門,東則文明樓,西則義井頭,南則過街樓,即舊址也。宋宣和二年,呂師囊陷毀,統制姚平仲、張思正駐兵於此,累土再築,不能堅久。自建炎至元末,屢遭兵火。明嘉靖丙寅,令姚本崇申請興築,郡丞毛德京嗣經理之。以址「狹,拓地於西,計周十里,東西南北相去三之一焉。高四丈,闊三丈,照新昌令萬鵬之規,用縱橫石延城,造敵臺,容百人,置窩鋪,女牆高五尺,設垛子以衛身,垛眼以窺敵,下構斗門以洩水。計所費以八九十三歲役折之,分三年徭于十遞召募。」 石工一丈價二十金,民不勝苦,至有投繯者。不得已而以腐石充,一月內工俱竣。啟五門,上有樓:東門曰「迎暉」 ,樓曰「啟明」 ,南門曰「來薰」 ,樓曰「宣澤」 ,西門曰「慶豐」 ,樓曰「惕庚」 ,北門曰「拱辰」 ,樓曰「思藎」 ,西南小門曰「省耕。」 無何,大雨亙日夜,大半傾圮。御史鍾一元以城門鏤琢花鳥傷財,劾毛公去司李、蕭文清繼之,督貴尤嚴,除腐用堅,又製為石釘,長丈餘,三閱月而成。蕭以陞去,至崇禎末,令過周,謀議四圍浚壕,因土燥不能蓄水,未浚。

皇清順治七年,以女牆無裨于守,折其料,增修炮眼。

箭垛其制為尤得云

寧海縣城池 ,唐永昌元年自海游徙今地,周圍六百步。明嘉靖壬子冬,令林大梁重築,周「一千五百四十一丈,高二丈四尺,廣一丈八尺,門四:東靖海,南迎薰,西登台,北拱辰」 ,西北設小北門,皆冠敵樓,設窩鋪四十有八。城之外鑿址為隍,袤七里,廣丈有五尺,深減三之一。門之外,各跨以石橋。萬曆辛卯,令曹學程修。

越谿巡司,城 東二十里。高一丈八尺,圍二百四十丈,門一。順治十八年遷,康熙九年復。按:以下係「縣屬,鎮城」 ,附後。

長亭巡司城 東一百里。

曼嶴巡司城 南七十里。

寶嶴巡司城 東南八十里。

鐵場巡司城 北六十里。已上四城,規制遷復,俱同「越谿。」

健跳所城 南一百三十里。高二丈三尺,圍三里二十七步,門二。西登明,北曰「崇武。」 順治七年間,寇叛據,提督田雄攻破之,遂墟其地。今改設臺寨。

太平縣城池 周四里二百七十七步。明成化五年,割黃巖縣地置縣。嘉靖三十一年,築城門六:東曰迎輝,南曰觀海,西曰延照,北曰仰山,西南為小南門,西北為小西門。東南二門外,復立月城,西、北二門增置敵臺。水門二,西為上水洞,東為下水洞,遇溪流瀑漲時啟洩。明嘉靖間,知縣曾才漢疏合溪流,實上水洞,又於東偏修築襟抱虧洩,作樓跨下水洞之上,曰「淇菉門。」 城樓俱係正德八年知縣祝弘舒建。

皇清初、置「紅衣炮十七位於城上建鐘樓并各門城。」

樓,年久傾圮。康熙十二年,知縣郭治重修,置窩鋪十一處。環城開浚河壕,重立木城於城外,提督張巡傑撤去。

松門衛城 在縣東五十里。宋築松門寨為巡檢司。明洪武二十年,湯和改為衛城。高二丈四尺,周圍五里九步。按:以下縣屬城附後。

楚門所城 在縣西南六十里。城高二丈四尺,周圍七里一十步。明洪武二十年,信國公湯和建。今圮。

「隘頑守禦所城 在縣南三十里。城高二丈四尺,周圍三里三十步。」 明洪武二十年,湯和建。

皇清順治間,奉遣城攤,今展界,即舊址修築,改為寨。

城設兵防守

新河所守禦城 ,在縣東北三十里,隸海門衛。城高二丈三尺,周圍五里六十八步。明洪武二十八年,湯和命指揮方鳴謙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