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8 (1700-1725).djvu/7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百九十七卷目錄

 台州府部彙考三

  台州府關梁考

  台州府公署考

  台州府學校考書院社學附

職方典第九百九十七卷

台州府部彙考三

台州府關梁考        府志

本府。臨海縣附郭。

狀元橋 在城內治東一里。宋侍郎陳公輔所居。

南橋 在治東八十步,舊名「州橋。」

學橋 在治東五十步

永泰橋 在治東一里

嘉爵橋 在治東一里,又名「昇平橋。」

順政橋 在治北二百步。一名「東橋。」

獅子橋 在治西北六十步。

白塔橋 在治北二百六十步。其側有塔,故名。悟真橋 在治北二百八十步。宋張平叔居此,故名。

賣貓橋 在治北三百二十步。又名永寧橋。觀橋 在治北一里。以近天慶觀,故名。

中津橋 在興善門外。宋淳熙八年,郡守唐仲友建。長八十六丈,廣一丈六尺,節二十有五,籍舟五十。明弘治初,郡守馬岱置田九頃八十一畝,歲課租銀九十八兩,以供歲修,今廢。正德間,郡守顧璘重修。橋夫二十名守橋,以防橋船漂失。

皇清康熙十八年,「玉帶橋」成,移於上津西門外。

玉帶橋 在城靖越門外交里橋下,江面闊一百餘丈。康熙七年,僧妙真募造石橋一十六洞,於波濤洶湧中,自水底下椿築墩,橋面鋪石,每洞長六丈,闊二丈。造作數百萬工,資用悉係募給。計一十二年。至康熙十八年仲冬,橋成。邑人洪若皋為立碑,改今名。

懷義橋 在縣東二里。宋乾道六年,郡守向建。或云宋時舒亶為尉,斬惡少於此,故名。交禮橋 在縣東二里,因大固鄉舊有交禮里,故名。一云「交鯉」,以唐開元中蛇與鯉鬥而名。通明橋 在縣東三里,以路通四明,故名。俗又呼為「十將橋。」

東留賢橋 在縣東七里,本茶院,宋紹熙五年,郡守徐子寅建。

大固橋 在縣東一十五里。一名「雙橋」 ,跨濱溪。宋時多梅花。

新橋 在縣東一十五里。無橋有渡。明景泰間,一僧渡此,苦舟人索利,遂建此橋,至今便焉。林浹橋 在縣東一十七里。

于公橋 在縣東二十里。俗名梘橋。三鄉橋 ,在縣東二十里。以界于大固、重暉、清化三鄉,故名。

錦衣橋 在縣東二十里。舊為邵家渡,以布政蔡潮捐《衣》助橋,故名。

清化橋 在縣東二十五里。一名「下林橋。」 下館橋 ,在縣東三十里。

伍家橋 在縣東四十里。

船坊橋 在縣東南五里。舊有造船場,故名。九星橋 ,在縣東一百三十里。宋乾道間建,有九洞。

遂仁橋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一名「欄界橋。」 東建橋 在縣東南一百里。

茅師橋 在縣東南五十里。舊傳有巫姓「茅」 者建,故名。

蔡家橋 ,在縣東南一百里金鼇山之東。九子橋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

東邏橋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五里。

赤欄橋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五里,又名章安橋。其上舊有亭,東西有樓。晉成公綏為章安令,登橋望江,製《雪賦》

合浦橋 在縣南一十一里。舊有渡,今為橋。三洞橋 ,在縣南一十五里。

皇清順治年間,圮。康熙八年,僧妙真募建。

浮岡橋 在縣西一十里。

吉祥橋 在縣西三里。宋時建,旁有「吉祥寺。」 弘濟橋 ,在縣西二十五里。邑人楊益卿建。思賢橋 ,在縣西十五里。

仙居橋 在縣西一十五里,以路通仙居,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