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9 (1700-1725).djvu/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外縣

蘭谿縣治 。宋宣和初,燬於睦寇,知縣舒邦弼建。元陞為州。大德中,同知郭浩重建。泰定初,知州崔雲翼新而拓之,學正王奎「記。」 明復為縣。洪武間,知縣賈存義重建。成化間,知縣范希瑊、唐韶增修。弘治九年燬,知縣許翱重建。萬曆六年,知縣張新重建。正廳、譙樓在縣二門。申明亭在縣門外左。旌善亭在縣門外右。

縣丞署 在縣南五步

主簿署 在縣西十步。今裁廢。

典史署 在正堂旁

靈泉巡檢司 在香溪鎮。

龍巖巡檢司 在雙牌村。

香溪鎮稅課司 按《通志》:在香溪市。

平渡巡檢司 在純孝鄉十都,地名「女埠。」 察院行臺 在縣治東十五步。明洪武初建為按察分司,後改浙東道,又為察院。今廢。

布政分司 舊在城隍廟西,即元之千戶所,廢為《桑棗園》者也。明嘉靖中,知縣黃堂移建於治東五步許,即縣丞、主簿、典史舊宅基,今廢。按察分司 在譙樓東南。今云「府館」 者即此。陰陽學 在三皇廟側,宋酒務故址。

醫學 :「在三皇廟。」

惠民藥局 按《通志》:在醫學左。

僧會司 舊於僧官所居。署事。

道會司 舊於道官所居。署事。

際留倉 按《通志》在幕廳東。

預備倉 按《通志》,中倉在縣東二里,東倉在紫巖鄉功塘,南倉在紫巖鄉皂衕,西倉在甘棠鄉長岡,北倉在銅山鄉石阜。

東陽縣治 。宋宣和四年,知縣裘移忠重建,邑人張志行《記》。元燬,至元十五年,縣尹王世英重建。泰定四年,縣尹趙鐘修。明永樂元年,知縣詹奎彰益加修拓。天順二年,繆樗重修。

皇清康熙十三年,寇亂幾燬。十四年,知縣胡啟甲重。

「建正堂」 譙樓譙樓即縣治之大門。「申明亭」 在譙樓外左。「旌善亭」 在譙樓外右。

永寧巡檢司 在縣治東五十里永寧鄉。舊名「茶場。」 宋紹興十年,知州周綱奏建,改名。明洪武二年,知縣呂崇虎重建,後徙縣西。

布政分司 在縣西門內,今圮。

按察分司 在縣東。明洪武三年,知縣呂崇虎建,今廢。

府館 二處:在城隍廟之東西,今並廢。

陰陽學 在縣治南

醫學 在縣治南,元三皇廟內,廢。

惠民藥局 按《通志》:在醫學側。

僧會司 在新安教寺

道會司 在崇真觀

預備倉 四處

際留倉 按《通志》在縣東南隅。

義烏縣治 。宋大觀四年,知縣徐秉哲建。宣和四年,知縣裘移忠重建。南渡後,知縣黃袤、葉蕃、張康、徐正卿、呂浦、趙必升皆相繼新之。元至元十四年,縣尹蕭玉重建。皇慶元年災燬。二年,達魯花赤黑漢又撤而新之。邑人宋叔麟記。至正間,又燬於寇。明洪武二年,知縣張永誠充拓舊基重建,王褘《記》。正統間,知縣劉同、縣丞劉傑相繼重建,朱肇記。成化十五年,知縣趙溥修。嘉靖十五年,知縣胡橒重建儀門譙樓。二十一年,知縣梅凌雲重建。至

皇清康熙十三年,正堂燬,知縣辛國隆重建譙樓,即

縣之大門。《申明亭》在譙樓外左,《旌善亭》在譙樓外右。

布政分司 在縣治東。明正統五年縣丞劉傑即舊稅課基建。十年,知縣劉同徙今所,久廢。按察分司 ,在縣治西。明洪武二年知縣張永誠建。正統七年知縣劉同重建。嘉靖二十六年知縣楊東遷於舊儒學基。

府館 在布政司西,今廢。

陰陽學  、醫學 並在縣治西。

僧會司 《寓大安寺》。

「道會司 」 寓《東嶽廟》。

際留倉  預備倉 按《通志》,「並在縣西二百步。」

永康縣治 。三國吳赤烏八年,創建。唐武德間置麗州,徙縣治於城北。八年,廢州復縣。宋宣和間,寇燬。紹興間,知縣強友諒、宋授相繼修繕。嘉泰元年,知縣陳昌年、尹穡復增葺焉。元至元間燬,達魯花赤沙班、縣尹范儀拓其址而重新之。至正間又燬。明洪武四年,知縣呂兼明創建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