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1 (1700-1725).djvu/6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吹生篁竹。飛毫劃削壁,勢力忽驚觸。」 李覯詩:「誰把石崖齊划削,直教雲氣到簾帷。」 佳句也。白雲洞:洞有三天門,石磴七百二十級而始至洞。明萬曆中僧悟所開。蛇洞在蓬崎山中,山石重疊成洞,洞口僅容一人入其內,豁然屈曲而進,莫知所止。巖則喝水國師祖師石門、華嚴、應真、忘歸、懸鐘、雲屏、佛頭、虎窟。喝水巖,僧神晏所居巖也。傍有石龕,水穿石壁,神晏厭其嘈聒,喝轉之,水逆東流,而西澗遂涸。國師巖在西澗底,東壁,深廣各十餘丈,晏師既以神力喝涸澗水,遂移居於此。嘗掇石乳而食,指痕猶存。後閩王加晏號「興聖國師」 ,因以名也。《五燈會元》:「師大梁李氏子,幼惡葷羶,樂聞鐘梵。年十五,出依衛州白鹿」 山規禪師,披削嵩嶽,於是杖錫遍扣禪關,及造雲嶺,朗然符契。一日參雪峰,峰審其懸解,撫而印之。石則石龜將軍、仙跡合珪、金剛雞頭、貓縋劍石,水則白猿峽浴鳳池、羅漢泉、龍頭乘雲、神泉、竇泉、吼雷湫、印月潭、放生池、化龍池。浴鳳池者,池中五色雀來浴;園林則西畬茶園、董坑荔林、硯池;寺則湧泉普度。衡山湧泉寺,在鼓山半。唐建中四年,龍見於靈源洞,從事裴胄曰:「神物所蟠,宜鎮以寺。」 請僧靈嶠誅茅為屋,誦《華嚴經》,龍不為害,因號華嚴臺,亦以名其寺。會昌寺廢,審知以居神晏,乾化二年改名鼓山白雲峰湧泉院,宋為華嚴寺。院則白雲廨、南院、浴院、南山塔院、方丈庫院,庵則圓通、老禪、靜觀靈源、一多癡坐、平楚、耆義、崇石、白雲、《雲翠》、南庵泉石、東際、興善、積翠、元貞,東庵、西庵、《三塔》、雲際、蟄仙,南院塔庵、雙澗塔庵。堂則選佛、恢張、觀褉照堂、客省、地藏老宿,東峰獨照、負春、海月,殿則國師、祖師、觀音報慈,閣則羅漢、華嚴、九層、毗盧千佛、飛錫超凡。樓則華嚴、妙峰。齋寮之屬,則頻伸齋、首座寮、維那寮、前資寮、旦過寮、湧泉寮、白雲寮、五老寮、老宿寮、憨睡室、遁室、痴坐軒、無寄軒、不動軒、自牧軒;亭則臨滄、石門、望州、天風、海濤、水雲、湧泉、松關、觀花、後樂、普賢、境界、乘雲、半山、梯雲、海會、圓通、東際、通霄、白雲、元公、鳳尾、天風海濤亭。宋趙汝愚有詩:「江月不隨流水去,天風直送海濤來。」 朱文公愛之,遂書四字於石,因名亭也。水雲亭石柱上書「蔗境」 二字詩,皆不題名氏。淳熙中,四明趙蔗境與滂見之,惘然有感,題詩石上。臺則《應真、涅槃》、說法;橋則東際蹴鰲、羅漢圮橋、化龍;塔則南院東西二塔;井則羅漢水滴。祠廟則閩王祠、黃石祠。閩王祠在湧泉禪院,祀王審知。當審知尊尚神晏之時,四方雲侶聞風雲集,傾貲給施。僧人德而祀之。黃石祠在眠牛岡。宋熙寧間,岡下民鋤地,空中忽轟然有聲,仰視樹杪墜止香爐,遂取以下。翼日,有一道人至曰:「此黃公爐,自榖城飛至,宜為廟。」 言訖,忽失鋤民驚異。先是,龍江畔有商人積木數千,一客至問值,遂遍題木數百為識,皆作「黃石」 二字。去。涉旬無消息。商誕之,以斧削題,題皆入木數寸,相與駭懼。翼日,鋤民至,具言之,商遂以半價歸,鄉人為祠焉。山之裔為臥牛山、為孟崎跣、為羅星山。迤北為永北諸山,巖巒崒峍,東與雲門山相夾,束流徑閩安鎮以達於海。

雲門山 在洋嶼,去城七十里。山中有寺,多松竹,泉石之美。有觀音巖、彌陀巖、泗州巖、獅子石、坐禪石、五里泉、望拜石、仙掌石、楞迦室、吸江亭、妙善庵,南連芹巖、蒲峰、後灣、石龍諸山。長江前繞,江中琴嶼、雙魚嶼峙焉。

衡山 枕閩江之左,《元和圖志》:「閩郡有衡山,一名霍山,形如鐘甬,路接鼓山,下有龍腳石,突跨江側,長七八丈。」

鳳洋山 勢如摶鳳,山頂有仙亭遺址,石床、棋枰几案。舊傳仙人王進才飛昇於此。峭壁刻「登龍」 二字,地名龍門。

嬰臺山 傍有銅斗山。天馬峰下有傳野橋,龍溪之水出焉。

鷲峰山 上有馬面潭,歲旱禱此。

盤石山 三「頂三石,高十餘丈,上疊一石,方如棋盤,天欲雨,雲出焉。龍溪繞其下,風恬浪靜,綸網集焉。」

石門山 ,南接湖林,北連濂山,山兩傍壁立,上有二石,峭拔峙其傍山曰「重雲山」 ,中有巖,平坦十餘丈,中有龍井。

冶山 在城東北隅,舊屬懷安,歐冶子鑄劍處也。蘇林注:「冶,山名也」 ,今名東冶。《治平圖》謂之「泉山」 ,即今福州將軍山是也。其陽唐之元和秣場、潭塘、冶島在焉。又南百餘步有劍泉院。唐元和,僧惟幹濬之,得銅刀劍環數枚,猶有治竈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