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1 (1700-1725).djvu/7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石有五色難得者,「艾綠。」

東室山 ,古戰坂也。五代晉開運中,南唐兵與李仁達鏖戰於此,今荒莽中,隱隱有營壘址。戰坂之西為陶竈,閩王審知築南北夾城於此《陶磚》。

黃巖山 在西室山東。有瀑布高百餘丈,聲聞里許。巔有仙井,有石曰「盤石」 ,俗曰「彭石。」 相傳越王時此石在湖中不沒如盤。

芙蓉山 ,與壽山對峙,若芙蓉然。有洞曰芙蓉洞,亦曰靈洞。洞口可丈許,縈紆十餘里,遊人篝燈束炬以入。巖石互鎖,既隘復廓,紺乳時滴,陰氣逼人。五里至開山堂,僧義存所闢。有石床、石鼓、石盆,過此莫窮其源。宋時,縣人謝三郎釣魚江上,年三十,投竿翻舟,入是山為頭陀。宋守葉棣詩:「為問閩江船釣客,謝家誰更未知名。」 楊崎山 夾江峙立,連延起伏,雖不甚高,殊有形勝。楊或作陽。山中唐子野隱居處也。

鳳冠山 在陽崎山西。群山之間,沃野千餘頃,有三小埠鼎立田中者為柯嶼,一名台嶼,一名瓜嶼。宋建州司戶陳嘉言於中埠築書堂隱焉。吳山 ,相傳吳父隱此。一名埔山。下有盤嶼,四繞如盤。或云吳父之所盤桓也。

仙崎山 與陽崎對峙,或曰陰崎也。山上居民稠密,江水蜿蜒出其下,南北行者必由此山之涯以濟。元鄭潛置義渡焉,刻石表曰「鄭公渡。」 西室山 去城二十里,聯絡秀拔,傍為小溪山、杜塢山。其北有梧桐嶺,甘蔗生焉。又西曰拜郊山,閩粵王燔柴處也。

龍跡山 在九峰山下,中有廣施廟。廣德中,一日清晝,雷雨騰震,龍從中見,石上遺跡可數寸,故名龍跡山矣。宋太平興國後,遇水旱,有禱輒應,民廟祀之。政和五年,賜額曰「廣施。」

瓜山 :聯方山之西,三巒直下,分派如瓜。宋潘柄,元鄭潛居之。其支為南陽山,巔有四潭,龍潛焉,曰「烏岡潭」 ,巖石險怪,或雲霧騰湧,則大雨如注。

天寧山 自橫山南渡三橋為是山,有臺曰天寧臺,俗名鹽倉山,又名掛榜山,省會第一案也。西為黃柏嶺。嘉靖中,金華太守陳京大書「望北臺」 於石,因名望北臺嶺。又為白泉山,為白鷺嶺,為登平山,為楊桃嶺,為虞唐山。

雞籠山 在虞唐山東,一名斗門山。西為鳳岡。週圍荔枝以數十里,中有三十六宅。宋劉彝諸賢所居,曰劉宅。《閩中荔枝譜》:郡之附郭,獨鳳岡一村,種類甚夥,不下數百萬株。大者十圍,高三十丈,名曰天柱。皆王氏植,至今蕃盛。

五奇仙山 有五石秀聳,相傳有仙居之。群鹿山 有泉,曰「鹿乳。」

埌峰 有蓮花嶼,可觀。《日出峰》東龍井,水甚甘冽。

古嶺 下有鐵鼎潭,明永樂中,有龍潛焉。又有「《車函》觀音潭。」

常思嶺 嶺在義溪南二十里,高數百仞,袤三里許。又名相思嶺。在本縣東南盡處,出頒春門也。宋王珪《送元絳守福州》,有「頒春莫向相思嶺」 之句。

大夫嶺 相傳舊有大夫墓。

北嶺 路通連江縣,沿崖而躋,高一千八百步。宋嘉祐三年,令樊紀夷高直曲培,凹續陷,嶺以失險。上有亭,嶺阿有臙脂團,周匝約二百餘步,膏潤不毛,四時紅煜。傳忠懿王郡主梳妝樓在焉。膏潤、紅煜,脂粉之餘注也。

湯嶺 由此嶺行十餘里至此,又三十里至連江界。諺云:「湯嶺兜,比嶺頭。」 言險也。

官母嶼 嶼有巡檢司。在海中五虎山之五虎門。

石母嶼 :相傳石母常居於此。石出水僅四尺,巨漲不沒。

靈石 有真人宮,內有潭,潭旁有石似《龜劎印》者四。

越王石 《閩中記》:「在候官縣南海邊,嘗隱雲霧,相傳太守清廉,迺見劉宋時守盧愿往觀,了無蔽隱。」 今未詳何處。

勒石 石在西坑,指之可動。合北里亦有之。老子巖石 在府城東南,如道士冠帔,立而執簡,俗呼「老子。」

東峽江 ,南臺、西峽二江合流於此。

大定江 與南臺江合胍。

馬頭江 ,東通大海,既廣且深。中有馬頭石,潮退則現。是有投桃之洲,洲形如桃,洲上田可千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