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5 (1700-1725).djvu/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南林院 在縣西四十里。唐咸通間建。明泰昌元年,僧寶印重建。

三會寺 在龍山下。唐景雲中置,會昌例廢。至大中敕建,復舊。明正統七年,雲涯禪師重建。嘉靖中,里有欲占奪砌墓者,呈稱僧亡寺廢。一日,郡守李經過大圳,寺中鐘鼓自鳴。李問之里老,曰:「三會寺。」 李便道踏勘,殿宇依然,乃歸僧聖王宮 在邑西鳳山,俗名鍾林。

太平院 ,唐有僧智廣者,留波人。生不茹葷,日月中行十二影,世謂龍樹王化身。常持鐵缽,并一白犬隨行。唐咸通六年,始卜於九座山,創立太平院。乾符中賜額。光啟二年八月十一日示寂,年八十。

無塵塔庵 在院西。唐乾寧二年,敕賜塔額。士夫齋戒,詣塔瞻拜,得香於石縫間,若乳香然。《雙林寺 》藍溪茅知至建。

皇清康熙丁巳冬,僧海寶重建。

楓林庵 在縣南十五里羅山之麓。

新興庵 :在楓林庵前。僧凌雪募建。

紫雲觀 唐弘道三年建,亦謂「道洋觀。」

資福院 在英烈廟西。宋紹興元年僧維矧建,後圮。明萬曆十六年,歐紹存捐金募眾重興。新豐院 ,在天陽山。唐開元間建,宋元祐興。

皇清順治十五年,「朗元和尚重修。」

紫澤庵 曲徑深幽,樹木繁陰,有詩云:「閑雲多留住,明月自往來。」

永豐庵 在里尾。明萬曆十九年,王慎勤建。曇林院 山如獅子,溪遶山麓,古有橋,橫鎖兩山,術家稱「獅子戲毬。」 明萬曆間,鄭于衡倡建。地藏院 在西山。萬曆時,寺旁人林朝英耕田拾得佛銀,作怪不安,依舊址重建。地藏其名也。澗有石橋,被水衝壞。

俞潭庵 宋紹興元年建。

慧源庵 在迴龍院西,僧心眸、心章同建。乘庵 ,在石馬橋西。

皇清康熙丁未年建。

迴龍院 在宜店北。創自唐太和九年,由陽山而來,歷獅子、虎丘,峰回路轉,院構其間。元延祐七年,住眾百餘。後圮。明崇禎壬申,僧了心重建。

皇清順治乙未,僧恆定重修。

中峰院 前建未詳

皇清康熙乙卯,僧清徹買地重建,并蓋藏經樓一座。

雲嶺寺 ,在雲峰山下,有桃花溝在其旁。西明寺 ,在縣南五十里。宋嘉祐二年,學士蔡襄建,久圮。

皇清順治八年,僧性深重建。

天王院 在錦屏山之麓,原名「仁王院。」 後漢乾祐元年,普惠大師契澤建。鄂國公留從效捨田供奉。迨宋帝南渡,駐蹕於此,因名「天王院。」 明天順甲申火,主事陳亨、薛瑞獻倡募建。

皇清康熙二年,薛有伉等重修。

全安寺 ,古名「全安莊」 ,在陡門,元僧祖和建。三峰寺 ,在荷珠。

雙林寺 在上埔。宋承議郎朱泳倡建。

雲林寺 在南山,宋通直郎朱嘗倡建。

朝天庵 在馬嶺。明萬曆間,里人郭一中改建。

興化府驛遞考        府志

莆田縣

莆陽驛 。按宋時城中有東驛、西驛,洪武初建於府治北,即宋監押廳、使院舊址,其南為遞運所,後所省並領於驛。成化四年,知府岳正即遞運所地增建驛樓。嘉靖二十年改為巡海道,而於南郊山川壇後建驛。壬戌燬於寇,後改建為兵營,而使客往來,仍住巡海道中。西偏有驛丞廳舍、驛門樓幾圮。萬曆二年,太守呂一靜重修。二十六年,改北門外宣風公館為「莆陽驛」 ,無何,以夫馬不便,復還原驛。

府前鋪 在郡治門外東二十步。設鋪司二名、鋪兵四名。主走遞公文。

東北路鋪 自拱辰門外至江口橋界。

魏塘鋪 在仁德里。去城一十五里。

涵頭鋪 在延壽里。去城二十五里。

佘埔鋪 在望江里,去城三十五里。內有公館、上司往來中火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