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5 (1700-1725).djvu/4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江口鋪 在待賢里,去城四十五里。以上四鋪,各設鋪司一名、鋪兵四名。

瞻闕亭 在北門外,寇燬,萬曆乙亥重建。後改為「宣風公館」 ,又改為驛。今驛仍舊。

果滿亭 出城北一里許,即第二亭。萬曆間重建,改為《觀稼亭》。

觀稼亭 出城北三里許,即第三亭。萬曆間重建,改為《仁風亭》。

「迎祥亭 」 出城北五里許,即第四亭。隆慶辛未重建。

「涵頭橋亭  」 、「新店亭   」 、《佘埔亭》。

半洋亭

西南路鋪四 「自迎和門至瀨溪,過橋南行至風亭本里庵界。」

雙牌鋪 在文賦里,去城十里。

瀨溪鋪 在文賦里,去城二十里。

猴溪鋪 在新興里,去城三十里。內有公館,為上司往來中火處。由此以抵風亭驛。

俞潭鋪 在新興里,去城四十里。由此以抵仙遊縣。以上四鋪,各設鋪司一名,鋪兵四名,「《從吾》亭 」 ,一名「新亭。」

錦亭    、「松崖亭   。」 「湯亭。」

東路:自鎮海門二十里至黃石塘頭,東行七十里抵沖心、嵌頭、青山三巡司及平海界。

塘頭鋪 在國清里。去城二十里。

朴槔鋪 在興福里,去城四十里。

大杭鋪 在奉國里,去城六十里。

平海衛前鋪 在武盛里,去城九十里。以上四鋪,各設鋪司一名、鋪兵三名。

「賣花亭   。」 觀音亭   。迎春亭。

《草鞋墩》亭  。「《厝柄》亭   」 、《塘下亭》。

《東南路》自塘頭東南行七十里,至南日寨、吉了、小嶼、莆禧界。

東林鋪 在合浦里。去城四十里。

鄭欖鋪 在紫福里,去城六十里。

莆禧所前鋪 在新安里。去城三十里。以上三鋪,各設鋪司一名、鋪兵三名。

西路自永清門至林居溪,分為二路,一路過橋陟長嶺,由何巖入故興化縣谷目等處,一路直行白馬嶺,至興化縣上皋嶺,趣平坡鋪,入福州永寧縣,計一百里。舊有楓嶺溪、南山平三鋪,隸興化縣,今縣省而鋪俱廢。

仙遊縣

楓亭驛 在縣南五十里。唐為楓亭館。宋仁宗嘉祐間,增建廳事,名「太平驛。」 元至正二十六年重建,仍唐舊名,曰「楓亭驛。」 明正統間,知縣楊勝重建皇華堂並驛丞廨舍。嘉靖元年,知縣蕭弘魯增建楓溪公館。三十八年燬。四十五年,太守易道談重建。萬曆四十二年重修。

皇清康熙元年築堡,自驛左至黃石巷。

興化府兵制考        府志

府總

順治三年丙戌秋

王師入閩,都督張應元領馬步官兵二千餘名於十

月內至莆田進城。駐劄官兵借住東南一帶民房,標下分為四協。是時經制未定,俸餉俱無畫一,汛防亦無界限。四年秋,山寇倡亂圍城。至五年四月內,都督張應元失守去任。七月內

大師克復城池,時督師議設兩協駐守興化,先調副

將滿進忠帶官兵一千名,為左協城守,到興,駐劄教場。繼調副將沈燦帶官兵一千名,為右協城守,到興,駐劄城南。八年春,部議興化右協官兵歸併左協副將滿進忠專轄。

欽頒印信敕書,統轄標屬左右兩營官兵,分布莆仙。

二縣水陸各汛巡防。嗣是山海交訌,而海患尢熾。後因遷界邊海,人民流離失所。康熙六年,以興郡當下游要衝,應設鎮臣彈壓,遂請改協為鎮。

總兵官一員,標下中、左、右三營。

中營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戰守兵一千名,馬二步八。

左營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戰守兵一千名,馬二步八。

右營游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