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6 (1700-1725).djvu/4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時鳴而有聲。又山石多仙人跡及牛羊足跡,皆深入不滅。

古磜山 在縣西北。山勢雄聳,為縣西諸山之宗。

龍亭寨山 在縣西里許。山有清泉,一脈可以溉田。舊有騎龍仙廟,後移置東關。山腰有高明寺,山頂可容二百餘人,鄉人常置寨以避寇。《縣志》作「龍亭山。」

東關山 在縣東郭,與龍亭為縣左右臂。山之窩有蓮花巖,山之麓為毓陽巖,其巔為東山塔。康熙二年,令鄭琬惑於「形家」 之說,燬之,邑人惜焉。

文筆峰山 :在縣南五里許。尖聳秀麗,為儒學前之案。

三尖山 在縣南三十里。崇峰疊峙,林木蒼翠。九峰崎 在縣西南二、三里。

龍尾山 在縣西三十里。其形似旗。

銀瓶山 在居仁里,去縣東十里。層巒疊翠,其狀如瓶。

小都山 在居仁里,山高泉冷,其上有巖,盛夏可以避暑。

新山 在居仁里。石可作灰,邑人皆取給焉。鉛山 在居仁里。山出鉛,邑人多採為利。年久穴深,或陷人。山石岑崎,旁有金爐寶蓋之山,照於縣治。

石門隔山 在縣東感化里。兩山夾峙如門,有石如將軍守之。

洞峰 在感化里黃畬西北。洞深泉湧,內有仙人棋、浴馬池傳跡。

牛頭相觸岑 在縣東感化里。兩山夾立,中一坑,相去二丈餘,深十丈,水流轟響,峭削險隘,行者病之。鄉人朱崇慶募眾砌石為橋渡之。「雲峰山 」 ,勢極雄壯,常有雲氣浮其上。中有寶臺巖,在感化里。

凌雲山 在縣北二十里,一名凌家山。峭拔而秀,山半地勢平夷,凌氏居之。

高巖山 在縣北,上有大小二石洞。

古礤山 ,在縣西北,雄聳獨立。

賴家山 山高而其巔平坦,賴氏世居之,在縣北。

碧靈山 即碧凌山,在和睦里。黛色青蒼,高凌霄漢。龍、漳二邑,文風初發,皆肇於此。上有寨場,下有巖有廟。自西洋入山,村落多逼窄,至碧凌分脈,地勢開闢,直扺鄧林。

天柱山 在和睦里,與龍巖、集賢里接界。雄峙高聳,其形如柱,故名。

馬首山 《通志》作馬頭溪。山有石如馬首,故名。頂又有石盤仙跡,在縣北和睦里。

白巖山 在和睦里鄧林。山高廣,多紫色,惟巖色白,故名。

巖頭山 在和睦里。山有銅,永福人常採之,工多,利小遂止。

花瓶山 在和睦里,三峰峭立如花瓶。

覆鼎山 在縣南四十里。林木深邃,多產寶物。山巔突起,如覆鼎然。

雙髻山 一名螺髻。在永福里,縣東北龍巖溪二縣之界,以形似名。山有靈異,禱雨輒應。猛虎山 在永福里。狀如伏虎,故名。山勢雄壯,為一鄉之冠。山麓有寺,號「水月堂。」

大壯山 在永福里。視眾山特為宏壯,故名。龍門洞 在縣東感化里。洞如石室,冬溫夏涼,中有盤石,可容百餘人。

陽山洞 在感化里楊美社。石洞深邃,相傳古油米之異。

蝙蝮洞 在感化里秋竹坂,即產盂嶺之陽。石壁巉巖,洞穴深邃,寒泉清冽,衍為長流。俗傳有竅通尤溪,鄉人秉燭深入,不能盡其底止。𤲞洞 在縣南永福里,產盂嶺 在和睦里,山險而僻。

安祖嶺 在縣北二十里。頂有石龜頭。

𥰓盆嶺 在居仁里,與龍巖集賢里利溪為界,即在貴人峰側。

三重嶺 在縣南二十里。山極高峻,人跡罕至。中有三龍井,禱雨多應。山之上三峰疊出,高下相因者三,故名。

朝天嶺 在永福里,以高峻得名。部使欲按延平,嘗由此徑。

九龍溪 繞縣而東,諸川所聚,深潭大湍,通舟至華崶水口,巉險十餘里,又為小溪,洪流達於海。

鴈雲溪 自龍巖縣境以上發源,至鴈石通舟。